一號文件首提扶持家庭農場 專家:不能靠行政推動
2013-02-16 13:10? 陳偉?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我們要對現在的糧食供給、需求情況有清醒的認識。雖然連續九連增,雖然連續兩年三大主糧產品超過5億噸,但是必須看到,人口在增長,需求總量在增長,耕地在減少,凈進口的糧食數量在增加。當然糧食進口增加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度”、把握糧食供給的主動權,保證主要農產品、特別是口糧的基本自給?;剡^頭來看,現在我們糧食供求的這種平衡狀態還是非常脆弱的,是一種脆弱平衡。人口、耕地、水資源缺乏等等制約因素,會長期困擾我們。農民人數多,農戶數量多,戶均經營規模小,農業基礎條件差,農業的勞動生產率不高,這也是長期的因素,是由國情所決定的,需要在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管理耕地保護等方面做出長期不懈的努力。 影響供求的短期因素也在發生變化。首先,消費的結構在不斷地變化。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農業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現在已經轉出農業人口總量的一半,2.5億人,這一部分人原來是吃自己種的糧食,現在要吃商品糧。他們對肉類、蔬菜、水果的消費,基本和城里人一樣,完全擺脫自給自足的這一部分人多了。其次,隨著經濟的增長,收入的增加,消費水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最典型的如大豆消費,2012年我們進口了5838萬噸大豆,如果加上進口的二百多萬噸大豆油,折算成大豆,2012年我國進口了7000萬噸大豆,因為人們對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油料消費的人均水平,1978年才5公斤,現在是25公斤,這還不夠。肉類也是這樣,1978年人均不到9公斤,2012年人均60.9公斤,肉都是飼料糧食轉化過來的。肉禽蛋奶的消費還存在城鄉差距,農民的消費水平如果繼續提升,全體國民的消費水平繼續提升,消費結構的變化就更大?,F在正處在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狀態中,所以對糧食的需求大,雖然糧食連續增長,供給還是緊緊巴巴,也還需要進口。一號文件告誡我們在連年豐收的情況下必須毫不放松地抓好糧食生產,保障重要農產品的供給,這尤其應該引起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的高度重視。 記者:一號文件在《建立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機制,努力夯實現代農業物質基礎》部分,提出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與以往的一號文件相比,側重點有所不同。如何認識和把握這種變化? 徐小青:這部分一共有五條。第一條是穩定發展農業生產。第二條是強化農業物質技術裝備。第三條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第四條是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第五條是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第一條、第二條關注的是農業生產領域的問題,第三條、第四條與農產品的流通、市場調控有關,第五條是農產品和食品的安全的問題。糧食的生產、流通、調控和安全,是建立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機制的主要方面,這五條構成比較完整的保障糧食安全體系,體現了對糧食安全觀的認識不斷深化和豐富。概括起來說,現在講糧食安全,不僅是“夠不夠”的問題,還有“貴不貴”和“好不好”的問題。 糧食安全的概念,是指能確保任何人在任何時期都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維持其生存和健康生活所需的基本食品。世界上糧食安全的概念是在不斷地變化的,對于中國來說,對糧食安全問題的認識也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過去長期處于糧食短缺的情況下,我們只是解決糧食“有沒有”、“夠不夠“的問題。后來我們還要關注糧食“貴不貴”的問題,大多數中低收入者都得吃得起才行。再有就是質量怎么樣?吃了安全不安全的問題。我們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都需要有足夠的、健康的、安全的糧食來保證。這是一個有內在聯系的、完整的體系。新的糧食安全觀的提出是隨著經濟的增長,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逐步提出來的。特別是現在這個階段,在資源環境形勢逐漸嚴峻、社會信用缺失、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的形勢下,一號文件強調指出要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非常有必要,它關系到每一個國民的健康。 |
相關閱讀:
- [ 02-14]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發展“家庭農場”
- [ 02-04]華媒關注一號文件后的習李足跡 頻訪基層探貧困
- [ 02-03]大連商品交易所加快發展完善農產品期貨市場服務"三農"
- [ 02-01]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解讀中央一號文件
- [ 02-01]中央一號文件十年鎖定三農 農機或成最大贏家
- [ 02-01]中央一號文件: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
- [ 02-01]中央一號文件:不鼓勵企業圈地將農民趕進城
- [ 02-01]我國將用5年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確權頒證工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