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21日電綜合報道,利比亞執(zhí)政當局“全國過渡委員會”20日證實,該國前領導人卡扎菲已在其家鄉(xiāng)蘇爾特被當局武裝逮捕,后因傷重死亡。同日,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范龍佩在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發(fā)表的聯(lián)合聲明中稱,卡扎菲之死“代表(利比亞)專制統(tǒng)治時代的結束”。 卡扎菲何許人也?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游牧民族出身,愛騎駱駝、住帳篷,行為難以捉摸,主張部族社會的自然公平。他27歲就領軍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長期握有軍權;他性格不羈,且頗有演講口才,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直言不諱地稱安理會是“恐怖理事會”,為非洲兄弟國爭取權益;在西方對利比亞長達十多年的制裁中,他仍能穿著引人注目的民族服裝在國際上奔走呼告,誓言不會屈服。 前30年反西方 后10年解凍 卡扎菲奉行的,似乎是特立獨行的外交理念。他在執(zhí)政的前30年鮮明反對西方,特異個性和不羈舉動讓他被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稱為“中東瘋狗”,被小布什打入 “支恐”陣營。他上臺后,首先做的就是關掉美國的軍事基地、將美國在利比亞的石油公司國有化。20世紀80年代,以服務美國軍人而聞名的柏林La Belle夜總會發(fā)生爆炸,里根政府將矛頭對準利比亞。里根政府認為,這是利比亞對前幾年美軍針對利比亞船只、海軍巡邏艇沉沒在內(nèi)一系列打擊的報復行動,因此卡扎菲應負責。 媒體評價稱,1988年的洛克比空難,可謂是卡扎菲政權反西方的“極致”。當年12月21日,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飛機在英國蘇格蘭邊境小鎮(zhèn)洛克比上空爆炸,機上270人死亡。利比亞人邁格拉希因涉嫌參與制造此次空難而被定罪。但是,卡扎菲堅決抵制英美要求其交出洛克比涉案疑犯的要求,十年也不曾改變決定。 從洛克比空難發(fā)生至1999年決定移交嫌犯的十幾年間,利比亞被孤立于國際社會之外,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基本處于冰封狀態(tài)。因遭到聯(lián)合國制裁,利比亞的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遭受了很大影響。 |
相關閱讀:
- [10-21] 奧巴馬就卡扎菲身亡發(fā)表講話 促妥善處理危險武器
- [10-21] 利當局軍官:多人向卡扎菲開火 其頭部受重創(chuàng)而死
- [10-21] 卡扎菲之死對利比亞局勢的影響
- [10-21] 被俘者供出卡扎菲藏身地 “猛虎部隊”成功圍捕
- [10-21] 北約、歐盟就卡扎菲身亡聲明稱軍事行動結束在即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