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讓更多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水利部介紹母親河復蘇行動成效 新華社記者魏弘毅、徐思鈺 江河奔流,滋養流域水土、哺育一方百姓。如何讓更多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水利部22日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母親河復蘇行動成效。 2022年以來,水利部在全面排查斷流河流、萎縮干涸湖泊的基礎上,選取了88條(個)母親河(湖)開展復蘇行動。截至2025年9月底,88條(個)母親河(湖)復蘇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在江河湖泊總體面貌改善、相關流域河湖復蘇、其他跨省及省內重點河流復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88條(個)母親河(湖)中,79條河流已全部實現全線貫通,9個湖泊生態水位有效維持。"談及母親河復蘇行動的整體成效時,水利部副部長陳敏舉例,黃河實現連續26年不斷流,斷流百年之久的京杭大運河連續4年實現水流貫通,特別是斷流27年之久的西遼河干流今年春、夏兩次全線水流貫通。 海河流域河湖復蘇是母親河復蘇行動的重點內容。陳敏表示,近年來,海河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狀況得到根本扭轉。斷流26年的永定河連續5年全線貫通、連續2年全年全線有水;"華北明珠"白洋淀連續7年平均生態水位保持在7米以上,水生態狀況持續向好。 此外,其他跨省及省內重點河流復蘇成效明顯,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實效。石羊河、宛川河、南川河、格爾木河等一大批河流通過實施生態補水、加強生態流量保障等措施,實現全線貫通或維持全線有水流動。2024年全國地下水超采量較上一輪評價結果減少31.9%,嚴重超采區面積減少51%。 治水成效顯著,離不開因地制宜、系統治理的方法論。 "針對不同河(湖)水資源條件、開發利用情況、生態保護問題及治理需求,組織制定'一河(湖)一策'治理修復方案,提出明確的復蘇目標和治理措施,并推動落實。"陳敏表示。 以保障河湖生態流量為例,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司長于琪洋介紹,水利部先后分四批組織確定了171條跨省重點河湖、546條省內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并建立平臺對河湖生態流量進行管理。2024年,全國重點河湖生態流量達標率98.6%。 治水,需要系統思維。聚焦母親河復蘇行動中的水資源調度,水利部調水管理司副司長周曰農介紹,水利部先后發布三批次開展水資源調度的跨省江河流域名錄,將已批復水量分配方案的94條跨省江河全部納入調度管理范圍。同時制訂并實施流域水資源調度方案和年度調度計劃,統籌區域間、行業間不同用水需求。 呵護母親河,節水是有效途徑。 "十四五"期間,全國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通過論證審查,累計否決河道外取水項目3000多個。通過開展取用水管理專項行動,建立全國550多萬個取水口信息臺賬。利用全國取用水管理平臺,累計推送疑似問題線索10萬余條并督促地方整改。 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有利于河湖生態復蘇。以泉域保護治理為例,通過采取強化重點領域節水、嚴控開發規模和強度、加大水源置換力度、實施河湖地下水回補、嚴格地下水利用管控等措施,近年來多地出現泉域復涌現象。北京市陳家莊泉等81處泉眼干涸多年后實現復涌,全市在冊泉點中有水在流的泉占比超過六成。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主任喬建華介紹,通過"節、控、換、補、管"系統治理措施,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量較2015年減少83.5%,超采區面積減少29%,京津冀治理區淺層、深層地下水水位較"十三五"末分別回升3.29米、7.67米。 河湖煥發生機,還得益于水利新質生產力的托舉。 周曰農舉例,在助力西遼河實現全線水流貫通的過程中,各級水利部門運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手段對重要斷面水位、流量等要素及水頭行進位置實施應急監測,運用二維水動力學模型模擬水頭演進規律,相關舉措有效提升了調度決策效率。 面向未來,呵護河湖生命仍需久久為功。陳敏表示,要全面開展行動成效總結,健全河湖復蘇長效機制;并在全國更大范圍開展母親河復蘇行動,持續實施"一河(湖)一策"治理修復,堅持不懈做好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這篇大文章。 |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