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6日電(記者熊茂伶 李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主任斯里尼瓦桑16日說,面對貿易緊張局勢帶來的下行風險,亞洲各經濟體可通過轉向以國內需求為主的增長模式,并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從而提振經濟增長。 10月16日,在美國華盛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主任斯里尼瓦桑(中)在新聞發布會上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IMF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本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斯里尼瓦桑在1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說,亞洲地區高度依賴外部貿易,因此全球貿易一旦受到沖擊,亞洲受到的影響就會更大。 斯里尼瓦桑說,亞洲各經濟體有機會從轉向以國內需求為主的增長模式中獲益。他同時表示,在加強區域內部一體化的情況下,在中期內,亞洲整體經濟增長將加速提高,其中一些經濟體尤其是開放程度更高、與全球供應鏈聯系緊密的國家將受益更多。 IMF最新預測顯示,亞太地區經濟增速將從今年的4.5%放緩至2026年的4.1%。盡管增長放緩,該地區仍將是全球增長的主要引擎。今年及2026年,該地區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約為60%。斯里尼瓦桑說,亞太地區的經濟韌性可歸因于出口強勁、科技繁榮以及寬松的宏觀政策。 |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