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王艷剛 王詩瑤)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作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期發布的17個新職業之一,俗稱為“鄉村CEO”,逐漸成為青年人投身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之一。 “很多從鄉村里走出來的優秀青年,想要反哺故鄉但沒有有效途徑。設立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新職業,為立志投身農業反哺家鄉的人才提供了舞臺。”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劉承芳教授如是說。 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是指為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委托,從事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經營性財產運營等經濟活動經營管理的人員。 近日,在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舉行的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培育工作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表示,到2023年底,我國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98萬個,成員數量9.3億人,資產達到9.6萬億,這些資產的保值增值、效應發揮,是我們鄉村經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浙江、廣東等多個省份先后面向社會招聘“愛鄉村、會策劃、懂經營、善管理”的專業人才,服務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并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 2020年10月,時年35歲、當過上市公司農業板塊主管的劉松成為浙江省永安村的第一位“鄉村CEO”。經過幾年努力,他讓本地水稻產業實現了品牌化經營。永安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由2019年的73萬元,提升到2024年的609萬元。 在北京市門頭溝區韭園村,“鄉村CEO”呂志富一手守護千年文脈,一手開拓現代產業,將馬致遠筆下“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中的元曲詩意,變為可觸摸、可沉浸的現實體驗。 魏后凱表示,我國已進入更加注重鄉村經營的新階段,專業的經營人才可以在資產保值增值、提升品牌價值、挖掘鄉村功能、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增加集體經濟收益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副司長劉濤表示,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群體能夠推動鄉村從“熟人社會”向“契約社會”轉型,助力鄉村治理現代化。隨著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正式成為國家新職業,相關職業標準、職業培訓、職業發展、支持政策等還將陸續完善,依法依規開展培育工作。 |
2025-08-07
2025-08-07
2025-08-07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