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氣溫回升,晝夜溫差大,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也進入易發期。專家表示,需加速推進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早篩早診工作,落實分級診療制度,著力增強基層醫療機構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以更好地適應春季疾病流行的特點。 據了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較為常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病患病率達13.7%,該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負擔的“三高”特點。 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中日友好醫院)教授楊汀介紹,慢阻肺病在業內有“沉默的殺手”之稱,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等出現氣短或呼吸困難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到了中晚期,加上如果治療不規范,易引發嚴重后果。 “肺功能檢查是慢阻肺病診斷、病情評估、隨訪管理中的關鍵環節。”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遲春花說,要在基層醫療機構繼續加強慢阻肺病的診斷、治療及肺功能檢查與結果判讀的培訓,完善肺功能檢測儀等常見呼吸系統疾病檢測儀器的配備。 目前,對于慢阻肺病、哮喘等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基層醫療機構人員配備不足、檢測能力欠缺,易出現漏診、誤診情況。遲春花表示,需規范化培養全科醫生,鼓勵全科醫生到三甲醫院進修至少三個月,全面提高全科醫生對慢阻肺病的診治能力。同時還要鼓勵在社區開設慢阻肺病的專病門診。 專家表示,慢阻肺病、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醫療機構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通過早篩早診早治、醫療資源下沉、創新藥物可及性提升以及“共病共治共管”模式的探索,有望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記者李恒) |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