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28日電題:這里的孩子“賊扛造”——莫力達瓦的另類冰雪熱 新華社記者鄒儉樸、達日罕、張晟 “賊扛造”,是東北話中形容結實耐用的極高評價。深冬時節,這話拿來形容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下簡稱“莫旗”)的孩子不但貼切,而且傳神。錘煉和摔打,是莫旗的“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 “涂鍇潤,靠邊滑安全!”張書云話音未落,她的兒子已從二層樓高的臺階上“出溜”下來,兩腳扎進護欄前的積雪中,揚起幾片雪花。 在莫旗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看臺上的積雪被壓實后,已成為孩子們的雪滑梯,有的嫌坐著滑不過癮,竟大頭朝下“飛”了下來,驚出家長們一身冷汗。 活動中心后面的長臺階,也成了天然雪道,孩子們坐著雪圈飛身而下,尖叫聲、笑聲不斷,空氣中充斥著快樂和童真。 “冬天多摔打,孩子才能越來越皮實。”作為母親,張書云與孩子形影不離,但她并不過多干涉孩子的戶外鍛煉,如今涂鍇潤已“摔打”成呼倫貝爾市第五屆冬運會速度滑冰丁組的1000米冠軍。 對于莫旗的孩子來說,這種“野”場地早已司空見慣。體育活動中心里有個大操場,為了讓喜歡滑冰的孩子能有塊像樣的場地,涂鍇潤的滑冰教練陳波帶著家長們,一圈圈地澆筑出冰場,經過幾年訓練,孩子們在各類賽事中屢創佳績,遠近聞名。 “莫旗的小孩能吃苦、有天賦,不在意寒冷和摔打,一點都不嬌氣。”陳波說,莫旗好多孩子都是漁獵民族的后代,長大后體質非常好,“這與孩子們從小玩得‘野’,有很大關系”。 莫旗位于呼倫貝爾市最東部、大興安嶺東麓中段、嫩江西岸。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讓這里的冬季運動與傳統民俗文化聯系緊密。閑暇之余,達斡爾民俗專家郭連鎖會帶著孩子們上山體驗最原始的滑雪活動,“‘肯古楞’就是達斡爾族最早的滑雪板,對我們來說山林里到處都是滑雪場”。 據郭連鎖介紹,“肯古楞”的板底粘滿了動物鬃毛,下山滑行時可以減少摩擦力,徒步上山時又如倒刺般防滑穩定。穿上古老的“肯古楞”,莫旗孩子基因中的滑雪記憶瞬間被喚醒,很快就能在山林中健步如飛。 山上是滑雪、打雪仗的游樂場,江面則成了“遛娃”的歡樂谷。陸地的玩具木馬一旦上冰,就化身為全地形爬犁,當地居民趙天翼把四歲的女兒放在木馬上,瀟灑地“御馬”滑行。一不留神,女兒就跌下“馬”來,父女倆拍拍身上的雪,繼續樂呵呵地前行。 “我們這代人從小想咋玩就咋玩,感覺比現在的孩子更快樂。莫旗冰雪資源這么好,處處都是冰雪樂園,不能辜負了大自然的恩賜,得帶著孩子玩起來。”趙天翼說。 莫旗的冰雪運動“設備”,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在尼爾基鎮七家子村,大馬力拖拉機也參與進來,在廣袤的冰面上,拖拉機拉著雪圈起舞旋轉,孩子們的歡笑聲和發動機的轟鳴聲混成一片。 夜幕降臨,打火球的少年出村了。火球由曲棍球演變而來,莫旗是“曲棍球之鄉”,我國第一支專業曲棍球隊就在這里誕生,為國家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曲棍球運動員,其中多位選手還登上了奧運會和曲棍球世界杯的舞臺。 為了滿足群眾的運動熱情,僅2023年,莫旗就舉辦了達斡爾冰釣季速度滑冰挑戰賽、雪地足球賽、體育舞蹈大賽等十余場全民健身系列活動。據統計,2023年冬季,全旗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達5萬余人次。 在莫旗人看來,當地每一個體育人才的橫空出世,都離不開小時候的“撒野”。 |
2024-01-27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