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張昊辰昨晚在閩南大戲院舉行獨奏音樂會。 “今晚我們聽見的,作曲家一個音也不曾聽見。身為演奏者,僅憑這一點,我已足夠幸運?!弊蛲?,鋼琴家張昊辰在閩南大戲院舉行獨奏音樂會。這場以“對話晚期”為主題的音樂會,張昊辰演奏了貝多芬創(chuàng)作晚期的四部奏鳴曲,其中三部作品是貝多芬失聰后創(chuàng)作的。 現(xiàn)在會經(jīng)常來廈門 此次演奏打開與晚年貝多芬對話之門 身為第十三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首位亞洲奪冠者,張昊辰與廈門頗有緣分。他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笑稱“廈門是我的福地”。兩小時半的超長獨奏音樂會,是他回饋廈門觀眾的滿滿誠意,他說:“現(xiàn)在經(jīng)常來廈門,這是我當年的‘福地’,廈門的觀眾太好了?!?/p> 把廈門稱為“福地”,是因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次奪冠都是在廈門——2002年,年僅12歲的他在鼓浪嶼獲得第四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鋼琴賽冠軍;2007年,在廈門拿下中國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 他上一次來廈門舉辦音樂會,是2021年在滄江劇院舉行的獨奏音樂會。時隔兩年,這次他通過貝多芬四首創(chuàng)作于人生中后期階段的作品,打開與晚年貝多芬的對話之門。當音樂會的曲目發(fā)布后,即受到樂評人特別關注。 張昊辰說,貝多芬的晚期奏鳴曲中,有很多創(chuàng)作靈感與他自身經(jīng)歷有關。比如“勇氣”曲目,將貝多芬中晚期創(chuàng)作生涯遇到瓶頸、轉(zhuǎn)折以及超越等情感體驗傾注于鍵盤。再比如“槌子鍵琴”是一部龐大的奏鳴曲,完成這部作品的演奏要50分鐘左右,《C小調(diào)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Op.111》同樣也是一部重磅作品,通常這兩首奏鳴曲都會安排在下半場,因此不會出現(xiàn)在同一場音樂會上。而在這次音樂會上,張昊辰卻讓這兩部作品同臺。對于這樣的挑戰(zhàn),他解釋:兩部作品代表了貝多芬中晚期不一樣的創(chuàng)作心境,不會產(chǎn)生音樂敘事上的沖突。 首部音樂隨筆集出版 把貝多芬視為作曲家的“鏡子” 此次音樂會之所以演奏貝多芬作品,與張昊辰出版首部音樂隨筆集《演奏之外》有關。書中很多章節(jié)提到貝多芬,將他視為不少作曲家的“鏡子”。張昊辰說,在寫作過程中感覺離貝多芬更近了,獲得了觀察新維度、新激情。在他看來,貝多芬晚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充滿勇氣,這種勇氣來源于他的孤獨,而孤獨不是一般意義的隔絕于社會,而是與聲音隔絕。 “不同年齡段彈奏這些曲子,會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說,作曲家會變老,但音樂永遠年輕。演奏的可能是幾百年前的作品,但在音樂響起的那一刻,它是屬于當下的,是年輕的。”張昊辰說,貝多芬晚年已經(jīng)完全失聰,昨晚音樂會上演奏的后三部奏鳴曲,是在他完全聽不見聲音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的。 “所有那些音符,都是他在腦海中想象的,某些段落已經(jīng)超越了音樂。我猜想,如果他聽得見,是否不會也不敢這樣創(chuàng)作?!睆堦怀秸f,這些都是他書中提到的想法,最后他又補充了一句:“今晚我們所聽見的,作曲家一個音也不曾聽見。身為一個演奏者,僅憑這一點,我已足夠幸運?!?文/記者 林曉云 圖/雨萱) |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
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