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記者 李潔瓊 又是國泰航空。 近日,一段國泰航空空乘歧視非英語乘客的錄音曝光,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和譴責。 網絡發布的錄音中,一位空乘以英文明確表示,如果乘客不能用英語溝通,就不能獲得毛毯服務。空乘的傲慢無禮甚至言語侮辱,讓人極度不適和憤怒。 網友紛紛留言譴責國泰航空,痛斥其服務差、歧視乘客,對于這樣的航空公司,要選擇“說拜拜”。 事件持續發酵。5月22日深夜,國泰航空發布致歉聲明,表示將對此次事件進行嚴肅調查處理。5月23日,國泰航空再次道歉,表示已經暫停有關空中空服員的飛行任務,即時展開內部調查,并于三日內公布處理結果。 對于這份致歉,網友們顯然并不買賬。 “看到國泰航空語言歧視勾起一些回憶”“吐槽一下國泰航空的不專業服務”“我在國泰也遇到了類似的歧視”……網友們帖子中記錄下的國泰航空,可以說是“老慣犯”了。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對于這樣可以說是屢教不改的企業,僅僅是道歉就夠了嗎? 國泰航空欠的是一份服務顧客的誠意。作為一家企業,收著顧客的錢,卻傲慢無禮,連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身處服務行業,一而再再而三地因服務問題被投訴,網友的憤怒指向的是其骨子里的傲慢和對顧客的輕視。這才是國泰航空一次次出問題,一邊道歉,一邊卻堅決不改的癥結所在。 消費者是會“用腳投票”的。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因為歧視乘客被輿論口誅筆伐,丟的可不僅是面子,還有市場。 國泰航空要想長久“泰”下去,得從根上看待這次輿情,從企業文化上找解決之道,而不是迫于輿論壓力的言不由衷。 老毛病老不改,國泰航空還能飛多遠,就是個問號了。 |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