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名就知道,中國隊贏了,贏定了。沒懸念。 上點年紀的人可能還記得,中國乒乓九十年代有過低谷。記性好的,瑞典球員,瓦爾德內爾,名字還能脫口而出。當年北京爺們兒敬他懼他,尊他為“老瓦”。隨后1995,天津世乒賽,中國隊,蔡振華,“五虎將”,絕地反擊,大獲全勝,更是吐氣揚眉的體壇佳話。 懸念沒了,因為街坊大爺比編劇還熟悉劇情,這反而刺激了我的好奇,故事怎么講? 時過境遷,故事如果停留在中國隊贏了,或者我們比瑞典人更團結,更拼命,所以贏了,難孚眾望。好在故事沒這么講。 故事從選拔運動員入手。顧敏佳(蔡振華)臨危受命,擔任中國男子乒乓球隊主教練。他是“海歸”,梳油頭,戴名表,卻口無遮攔。這等形象在銀幕少見,據說和原型蔡振華神似,看來活人,有時比角色更精彩。顧敏佳打破陳規,從地方隊選了一批優點突出,缺點顯著的隊員,包括高度近視的龔楓,被戲謔為蝦兵蟹將,后來揚名的“乒壇五虎”正是他們。選拔隊員的戲,顯露了顧敏佳的卓識,也肯定了組織對改革者的支持。個體與集體協力,強悍的隊伍出來了。 隊伍就是把人湊一塊兒,人都有瑕疵,何況涉世未深又爭勇好斗的少壯。劇中的白民和,擅長橫板弧圈快攻,是國家隊的殺手锏。他盛氣凌人,無視紀律,顧敏佳不留情面將他開除隊籍。大賽當前,臨陣斬將,原以為是戲筆,后來才曉得是實情。可見競技體育的殘酷不止于賽場,強悍的團隊離不開鐵一般的紀律。這處細節被搬上銀幕,建立了白民和這條線索的懸念。故事總懸念缺失,轉而從運動員的細節中挖掘,甚為得體。 白民和被重新召回,破繭成蝶,成長為國家隊倚重的王牌。本以為他的敘事告一段落,卻不幸胳膊受傷。乒乓球是瞬間的競技,高手對決,不差分毫,小球落地勝敗即分。揮拍,胳膊力量在瞬間爆發,力道要厚重、精準。肌肉物理受傷,顯然是意志難以克服的。白民和能否繼續前行,關乎團隊的勝敗,這構成故事的另一則懸念。 電影還建構了隊員陳文的懸念,令人動情。在高手林立的國家隊,他是一名久經歷練的老隊員,技術出眾,卻因戰法需要,得不到機會上場,始終是一名陪練。我緊盯銀幕,期待命運逆轉,給他一次上陣的機會,最終等來他主動退出,離開熱愛的乒壇。影片這條副線很殘酷,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中國隊能達到無法企及的高度,是陳文這樣的頂尖運動員,作磨刀石換來的。獎牌的背后是落寞與無名,是奉獻與犧牲。眼看電影把國家隊磨刀石漸漸豎立起來,我開始慌張,甚至害怕,怕豎起來的,又是塊沒有表情的碑。最后看見,是有笑有淚,有欲望有計較,也有追求的人。我感到抱歉,我很高興。 我高興了。老實講,坐在舒服的沙發上看電影的確令人愉快。寫稿子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這部電影推薦給誰看?乒乓愛好者?體育迷?關心體育事業的全國各族人民?我希望是后者,最好去掉前綴。 剛要弄粗嗓子,跟辦公室的胖子開腔,忽然產生了一串好奇:假如有機會走近國家隊,我可能會好奇隊員的一日三餐,如何控制熱量,保持體能;如何科學鍛煉,避免受傷,以及怎樣及時處理傷痛;還會好奇運動員如何管理情緒與壓力。我寫稿子久了眼睛會干澀,我還會好奇乒乓球運動員如何保護眼睛健康。我有足夠理由產生很多好奇,因為我來的是國家隊啊。 體育題材電影可以是普及健康常識的良媒。當然,常識未必是生硬的科普,而是與情節結合,讓故事細節更逼真,也更具含金量。 如果是這樣,更多人喜歡這部電影,沒懸念。(福州大學人文學院 文洪) |
2024-09-19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