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乒乓球運動的發展歷程上,自1988年起,中國乒乓男隊連續在多屆世界大賽中折戟,直到1995年,時任中國乒乓球主教練蔡振華帶領劉國梁、王濤、孔令輝等“五虎將”,力克連奪三屆世乒賽男團冠軍瑞典隊,奪得1995年天津世乒賽男團冠軍,重回世界巔峰。影片《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借助科技的力量,在長鏡頭的鋪陳敘述和短鏡頭的特寫聚焦中,從情節設計、人物塑造等方面,張弛有度地對這一體育賽事的歷史片段進行了基本還原和闡述,讓觀眾在真切可感的觀影體驗中,重回當年的現場。我們可以說,這種基于基本事實的藝術演繹,在處理歷史和藝術的關系時,較好地遵循了真實性的原則。 當觀眾成為影片的消費者時,他們往往對消費品產生一定的期望值,即所謂的“實用和選擇善”的一般性價值認識,并在觀影后的評價得到體現。而一部電影殺青后推向社會,進入觀眾知覺介入的二度創作時,當它會對觀眾產生認知、教育和娛樂等功能時,便具有了社會價值。觀眾在觀影的文藝接受過程,會感受情緒與感覺的變化,從而獲得精神的滿足和愉悅;更會在審視中,捕獲影評的精神力量,逐步豐富和加深自身對社會、生活和人生的理解,對塑造出傾向性價值觀念具有積極的作用。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的故事主體,被放置于中國乒乓男團尷尬困境的典型環境之下,鄧超飾演的中國乒乓男團主教練戴敏佳為首的中國乒乓球人在逆境中不沮喪、不低頭,不斷攻堅克難,取得最終勝利。觀影中,觀眾從故事情節中可以直觀地感知到,一代中國乒乓球人團結一致,與困難敢于斗爭、勇于斗爭的奮斗精神。這種百折不撓、團結奮斗的精神,從遙遠的中華神話傳說開始,延續了幾千年,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譜系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融入在中國人的骨血里,代代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庇捌吨袊古抑^地反擊》的出品,展示了中國人的這種精神特質和時代精神,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中,對文化自信做了一種良好的詮釋。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顏桂堤曾在《鑄牢堅定歷史自信的文藝根基》一文提到:“文藝表現‘歷史感’,不只是在于寫出歷史上發生了什么,而且要寫出決定著歷史發生的是什么,關于‘是什么’寫得越深刻,它的分量也就愈厚重。”影片揭示了中國乒乓球男團為何能在天津世乒賽上重振雄風,其根本在于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影片對這些深層次原因的把握,就是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認真貫徹。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彰顯了中國文藝作品的人民性。該影片未如一些西方影視極力宣揚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在將生命個體融入集體的那種“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推進中,最終完成中國乒乓球人的集體形象塑造。我們不難看到,戴敏佳的人物設計并未陷入“英雄創造歷史”的歷史觀絕對化的境地,他作為線索式的人物,串聯起諸多橋段,與倪曉冬、米主任、齊主任、大李等一眾,共同形成了“相信運動員、依靠運動員”的中國乒乓男團領導管理層。他們和運動員們一起艱辛付出,讓中國乒乓男團重新奪回斯韋思林杯冠軍,重塑了富有凝聚力、頑強拼搏的中國乒乓球人的精神群像,讓觀眾在正能量精神的汲取中,熱血沸騰,受到了鼓舞,得以向上的引導。從這個角度而言,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是真正意義上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積極實踐。(福建文學雜志社 李錦秋) |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