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顏純鈞 體育片不好拍,原因是多方面的。成長主題、意志較量、刻苦訓練、巔峰體驗,哪種運動的故事都是如此這般。難處則在于:千篇一律是體育片的大忌,卻又是體育片成功的標配;不管拍什么,怎么拍,該有的照樣還必須要有。更何況,誰叫你選擇了《中國乒乓》呢——誰不知道作為國球的中國乒乓球隊?胡編亂造是行不通的,合理虛構又常常被對號入座。既要反映真實,又要故事好看;取舍是免不了的,照顧周全卻做不到。除了市場和觀眾,要應付的挑剔和面臨的挑戰又何止這么多——擺在《中國乒乓》面前的,就是這么一個大坎。 鄧超做導演,選演員就是一個大考驗。乒乓球是在手上玩的,是真正的技術活兒。比如拉弧圈,正手反打,上旋側旋下旋,看上去都專業得不行,都要像真有那么一回事。沒有長期、艱苦的訓練,要形成神經心理學家海德所說的身體圖式(也叫身體的姿態模式)也著實不是件易事。尤其是世界級大賽,甚至還要拿冠軍,那就更要有頂級水平的模樣。演員要會打乒乓球,手上的技術活兒就不能太糙;演員還要會表演,鏡頭前面更要能放得開。幾個在片中扮演運動員的演員,基礎應該還是有的。有些高難度動作、乒乓球精準的落點,多少還是顯得僵硬或不自然,其中應有數字技術“動作捕捉”和修復的功勞,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同時扮演主教練的鄧超,事事都面臨著考驗和抉擇,只要不涉及手上功夫,憑他多年的表演經驗,還是能拿捏得比較到位。所以他在片中才始終沒有做過一個動作,估計也正是怕露餡,敗壞了影片彌足珍貴的真實感。這些處置保證了訓練和比賽的場面,不僅真像那么一回事,而且能吊人胃口、扣人心弦,給觀眾帶來滿滿的沉浸感。 在影片中,一些訓練場面都表現得很節制、很零碎、推進也快。反過來幾場大的比賽,相對而言卻展開得充分、顯得相當厚重。導演還是懂得捕捉觀眾心理的:只要能做到觀眾象是坐在電視機前看真正的世界杯決賽,那就成功了。懸念已經做足,此時就要象美學家王朝聞所說的,把高峰瞬間選擇在“不到頂點”的時刻。在釜山,除對韓國隊,還要對瑞典隊;后來的世界杯對瑞典隊的團體決賽,也是一場不落地開打。那些比賽場面都在盡情揮灑時間。一分一分的拼,一局一局的爭。打輸了就想看下一場能不能贏,打贏了就想看最后是不是冠軍。其間又插入黃昭的父親躲進里屋不敢看比賽,戴敏佳的妻子王盈在賽場外緊張地來回踱步,被辭退的陳文在自己的小吃攤前撲進妻子懷里失聲痛哭。這幾個極具情緒化的場景,更在產生了法國學者福斯所說的,觀眾把自己的身體投射于銀幕,移作電影“代理身體”的效果。從這方面看,《中國乒乓》比起反映中國女排的《奪冠》,還是要處理得更好的。 反映中國乒乓球隊的發展歷程,截取了一次世界杯比賽失利的低潮時期。那一次,中國隊不僅丟掉了多年的冠軍,而且跌出了六名之外。于是主教練辭職,球隊人心渙散,遠在意大利效力的戴敏佳應召回國,也只能當助理教練。參加主教練的競選,戴敏佳在對手倪曉冬定下七年重奪金牌的誓言時,又夸下只須兩年的海口。這不僅給大家造成為了私利不顧一切的印象,私底下議論紛紛,而且直接把他推到風口浪尖。文藝評論家孫紹振稱之為“把人物打入第二環境”,意指設置有別于日常生活環境的逆境、險境。在環境的巨大壓力之下,故事的懸念油然而生——這本來就是電影編故事屢試不爽的招數。 故事精彩的地方更在于,戴敏佳在兩場國際比賽中,選擇了更好打的韓國釜山,并且果真取得了勝利,這是他討巧的地方。此時,觀影經驗便在制造對情節的預期,打贏韓國,說明戴敏佳的教練是有成果的,一年多后奪冠的夢想看來是會實現的。出乎意外的是,發誓重奪金牌的努力最后還是付之東流,這頓時讓觀眾在不覺間挨了一悶棍。也就在登機回國之前,戴敏佳收到了國家隊解散、主教練免職的消息。緊接著,戴敏佳面臨組織的調查,自己腰傷的手術更帶來癱瘓的風險。影片把“不到頂點”的戲做得很足,也堆得很高——當然,有的似乎還缺少更充分的鋪墊(比如腰傷手術可以在前面由王盈來催促幾次)。此后,手術的順利完成、前主教練大李的激勵、教練組的“民選”等,“翻身”的條件一一順理成章地相繼而來。有了這個從浪谷到波峰的起伏跌宕,重上巔峰的高潮也才那么痛快淋漓、令人激情燃燒。 《中國乒乓》是福建電影貢獻給全國觀眾的一道“硬菜”。它所體現的勵志精神,正是中國乒乓球隊的精神,更是今天中國的時代精神,值得我們為之鼓與呼。
|
2023-02-28
2023-02-28
2023-02-28
2023-02-28
2023-02-28
2023-02-28
2023-02-28
2023-02-28
2023-02-28
2023-02-28
2023-02-28
2023-02-28
2023-02-28
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