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記者 黃岸)卡塔爾世界杯激戰正酣,每晚好戲連連。而在世界杯之外,我們也可通過影視作品感受足球的魅力所在。 在眾多熱門影視劇、紀錄片當中,足球也是熱門題材。這些作品以小見大,以影像之美傳遞足球的文化意義,并通過一個個勵志的故事,凸顯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 紀錄片《C羅:不容忽視》 綠茵強者的王者風范 北京時間29日凌晨,由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C羅)領銜的葡萄牙隊擊敗烏拉圭隊,成為本屆杯賽第三支提前晉級的球隊。 五次金球獎、四次歐洲金靴獎和五次世界足球先生。C羅無疑是中國球迷最熟悉的超級球星之一。紀錄片《C羅:不容忽視》講述的正是C羅職業生涯的傳奇之路。 1985年出生于葡萄牙一個貧困家庭的C羅,是家里的小兒子,從小倍受父母的寵愛。他擁有著快樂的童年,一個小小的足球,足以讓他玩上一天。 12歲,他獨自離家加入葡萄牙體育足球俱樂部,從此拉開了自己傳奇生涯的大幕。 片中,多位受訪者都提到了C羅追求卓越的精神。2003年,在與曼聯的一場季前賽友誼賽上,時任曼聯主教練弗格森對這位小伙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成功將他簽入曼聯。曼聯名宿里奧·費迪南德對C羅對自我的高要求印象深刻,他透露:“盡管有很多積極評價,但C羅總會找到一個消極的評價貼在自己的酒店房間門上,然后用它作為前進的動力。” 對勝利無限渴望,卻又經歷過那么多次的沮喪。技藝高超的背后,是許多人無法企及的付出與犧牲。透過一個個真實的講述,C羅強硬、要強、自律的性格一覽無遺,展現出這位綠茵場上的強者不容忽視的王者風范。 2009年,C羅選擇轉會皇馬,震撼球壇。2014年歐冠決賽,C羅補時破門,助力皇馬逆轉馬競獲得冠軍。前皇馬助理教練保羅·克萊門特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被C羅的冷靜與自律所震撼。“比賽結束,大家在更衣室瘋狂慶祝,一轉頭,旁邊有一小撮人正在談論著什么,原來是馬塞洛、C羅、佩佩,他們已經在討論明年應該怎么做,然后再贏一次。” 《C羅:不容忽視》記錄了多場影響C羅職業生涯的重大比賽,通過影像資料與真人訪談,展現了C羅在球隊里的領袖氣質。例如,2016年歐洲杯對陣法國,C羅因為受傷無法堅持比賽,無奈的他在場邊調動自己的隊友,傳遞自己的想法,以另一種方式助力葡萄牙隊成功捧起冠軍獎杯。 此外,影片還聚焦原生家庭對C羅的影響。20歲時,他的父親去世,母親成為了家庭的支柱,這位偉大的女性無時無刻不傳遞著一種堅強的精神。而這種對家庭根深蒂固的精神也影響著C羅。25歲時,C羅也成為了一名父親。“我很開心他能看到自己的父親依然在場上踢球,依然能拿到冠軍,依然很健康,狀態出色,這是我夢寐以求的。”C羅說。 紀錄片《梅西》 “球王”是如何“煉成”的 若說本屆世界杯最受關注的球員,無疑是“球王”梅西。對于今年35歲的梅西來說,卡塔爾很可能是他職業生涯最后一屆世界杯。這一次,“梅老板”能否帶領阿根廷隊捧起大力神杯成為全世界球迷關注的焦點。 關于梅西的紀錄片有不少,但西班牙導演伊格尼斯所執導的《梅西》是最為經典的作品之一。這部半紀錄片半劇情片的作品,完整描述了梅西從童年時期到成名的故事。從小時候被確診生長激素缺乏癥到進入青訓隊、加入巴薩,無數次捧起冠軍獎杯,梅西職業生涯眾多的閃光和低谷,都濃縮在這部90多分鐘的作品中。 影片展現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對球迷來說可謂大飽眼福。導演還采用了一種非常規的風格來呈現人物采訪,那就是把包含梅西童年的伙伴、老隊友、媒體人、足壇名宿等重要人物聚集在一家餐廳,每張餐桌上都有關于這位阿根廷球星的談話。 荷蘭足球名宿克魯伊夫、阿根廷傳奇教練梅諾蒂、以及梅西隊友伊涅斯塔、皮克等都加入訪談,為了完整描述梅西從童年到成名的經歷,導演還海選了一名長相酷似梅西的小男孩,以劇情穿插的方式再現梅西的少年歲月。 小時候的梅西被確診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癥,他童年的伙伴回憶,10歲左右的梅西會隨身帶著注射包,自己給自己注射激素針。而正是這些治療,成就了后來的梅西。 家人朋友也是梅西人生的一部分。外婆的去世對梅西影響至深。片中,梅西童年的伙伴回憶起一段至今都令他印象深刻的往事:11歲的某天,梅西要他陪自己去看外婆的墳墓。那段路很遠很長,很不好走,但他們就這樣一直走著到了墓園。他相信,外婆是對梅西的人生影響最深的人,她樂觀、堅持的生活態度,讓他更加堅定地去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而類似動人的細節,也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幾度淚目。 紀錄片《羅斯托夫的14秒》 對“灰暗14秒”的一場復盤 本屆世界杯上,日本隊以2-1爆冷逆轉擊敗四屆世界杯冠軍德國隊,備受球迷關注。而就在四年前,日本隊在八分之一決賽對陣比利時的那場比賽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彼時,被球迷戲稱為“老人隊”的日本隊,在八分之一決賽遇上星光熠熠的比利時隊,賽前完全不被看好。比賽開始之后,日本卻先進兩球,掌握主動優勢。然而,一次短短14秒鐘的犀利快速反擊,讓比利時隊成功破門。也正是因為這14秒鐘,讓現場形勢扭轉,拉開了日本隊最終被淘汰出局的序幕。 這場比賽后,日本 NHK電視臺拍攝了一部名為《羅斯托夫的14秒》的紀錄片,原原本本還原了那次失利。 面對鏡頭,當時日本隊的主教練西野朗以及一眾球員,重點“研究”了那令日本球迷沉默的14秒鐘。西野朗在片中回憶道,當2比0領先時隊員問自己是不是要回撤防守,他回答“保持現在這樣就好”,“事后想來,這樣模棱兩可的態度很可能是被翻盤的誘因。”昔日的不甘涌上心頭。但冷靜下來,他們對這場球進行了復盤及反思,并講述了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影片也采訪了日本隊的對手比利時隊的隊員,比利時門將庫爾圖瓦表示,在比賽前他們已經做足功課:“我們看了對手所有的角球戰術,對怎么踢、怎么跑重點進行了研究。”而對于比利時最后的反擊,德布勞內、盧卡庫、沙茲利等進攻球員也介紹了自己的想法。 |
2024-09-19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