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悉尼9月29日電通訊:在行走中讀懂中國——澳大利亞學者古德曼和他的中國故事 新華社記者 郝亞琳 對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戴維·古德曼來說,中國的發展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而是幾十年來他的親身感受,更是他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中國研究的主線之一。 走進古德曼的辦公室,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些有著濃郁中國文化特色的裝飾物,而是滿墻與中國有關的書籍,還有大量展現中國風土人情、跨度長達幾十年的照片,這些照片是他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印跡。 不少照片是他時隔多年在同一個地點拍攝的,包括北京的胡同、天津的街道、上海的蘇州河、南京的長江大橋。中國幾十年來的快速發展被濃縮在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中,令人印象深刻。 年逾七旬的古德曼出生在英國。20世紀60年代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讀書時,他就對中國產生了濃厚興趣,萌生了去中國實地調研的想法?!澳菚r很多書籍對中國的描寫千篇一律,我當時就想,這怎么可能呢?”這些書籍對中國的描寫更加激發了古德曼去中國實地調研的念頭。 1976年4月,古德曼第一次來到中國,首次中國之行讓他大開眼界。他當時去了廣州、佛山、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古德曼親身感受到,在幅員遼闊的中國,風土人情是多么豐富多彩。 “那次旅行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因此決定,不僅要做研究中國的社會學家,而且要在中國生活更長時間。”幾十年來,古德曼的足跡遍布中國。 古德曼說,中國人有非常強的整體觀念,盡管中國不同地方的習俗差異很大,但中國人首先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其次才是北京人、上海人或者廣東人。 在古德曼看來,中國改革開放后,各地方政府實施了因地制宜的發展政策,激發了地方經濟活力,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也帶動了當地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的變化是巨大的,”古德曼說,“我以前去過很多地方,現在當地面貌完全不一樣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p> 古德曼注意到,近年來,中國政府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成了他最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古德曼認為,共同富裕意味著讓國家發展給盡可能多的民眾帶來更多機會,不斷提升民眾生活水平;與此同時,共同富裕并不意味著所有地區的發展要完全一樣,而是要考慮到地區差異。“消除了絕對貧困之后,中國仍有一些地區發展較為落后,共同富裕目標的提出有利于解決這一問題?!惫诺侣f。 作為長期研究中國地方社會治理的學者,古德曼很關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區、企業在實現共同富裕這一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他打算以蘇州、太原和蘭州這三個地處不同省份、發展水平各異的城市作為研究對象開展相關研究。 古德曼非常懷念此前在蘇州的生活。他說,等再去蘇州的時候,會約上三五好友去最喜歡的素菜館吃飯,或是騎自行車在姑蘇城轉悠,看看這座城市又發生了哪些新變化。 |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
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