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崇左9月5日電(唐斕)9月4日,記者跟隨“民族團結黨旗紅”主題采訪團來到廣西崇左市大新縣寶圩鄉板價村。板價村風景秀麗,民俗風情濃郁,“短衣壯”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習俗在這里延續。 年過八旬的村民農廷興1995年從教師崗位退休后,全心投入到“短衣壯”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中。他走村串戶收集散落在民間的織布機、紡紗機、脫棉籽機以及瀕臨失傳的頭帕、頭巾、腰巾等物品,組織村里婦女反復摸索編織方法,終于把“短衣壯”特有頭巾編織技藝找了回來。 農廷興還自發組建了民俗表演隊,山歌對唱、舂糍粑等節目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教育引導鄉親們團結互助,熱愛自己的民族和國家,是我編排這些節目的初衷。”農廷興對記者說,我們要唱自己民族的歌曲,跳自己民族的舞蹈,穿自己民族的服飾,只有這樣我們的傳統文化才能經久不衰,代代相傳,民族才能更加團結。采訪中,老人即興用家鄉話哼唱起了他自己編寫的民歌:“大自然靠樹木成林,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心,什么困難都能克服。” 如今,隨著“短衣壯”民俗表演隊外出表演活動越來越多,不僅讓“短衣壯”文化逐漸“出圈”,得以傳承和發揚,也帶動了當地的旅游業發展,讓村民增收致富。 |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5
2022-09-05
2022-09-05
2022-09-05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