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不同年代真情實感 北京日報社前副總編輯初小玲是喬羽多年的好朋友。1989年,從事文藝報道的初小玲第一次見到喬羽,就向喬羽提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每個時代都有你的歌曲在流行?”“當時他愣住了,只說了四個字:‘我不知道。’”初小玲回憶,這是她與喬羽的第一次對話。后來,他們經過了一次長達六個小時的暢快采訪,喬羽專門打電話給她:“如果我的歌詞還有可取之處,那就是我注重在不同的年代寫人民的心理,寫人民大眾最真實的感情。” 在初小玲看來,這是對喬羽作品真實的評價。喬羽在回憶《我的祖國》創作故事時說,“中國人民剛剛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對新生活充滿憧憬,抗美援朝戰爭又來了,這個時候,前線的戰士們會想到什么?一定是家鄉、親人和美好的生活。”喬羽話鋒一轉,“但中國人的傳統就是‘朋友來了有好酒,敵人來了有獵槍’,我們向往美好的生活,可敵人來了,就要先把敵人趕走,這是每個戰士內心的感情。” 于是,喬羽把這些感情都寫進了《我的祖國》中,并用一句“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句神來之筆開篇。“后來他創作《難忘今宵》,寫的正是特殊時期過去,海內外中華兒女迎接新的時代,衷心祝愿祖國好的時代心聲。《難忘今宵》唱開去的那天晚上,不知道多少人從國內、國外給他打電話,說聽這首歌聽得熱淚盈眶。”在初小玲看來,喬羽的青春事業和中華民族戰火連天的歲月聯結在一起,他最大的人生學問就是家國情懷,“喬羽的家國情懷是一種感情,也是寄托,更是對祖國未來的希望。他擔當的是為人民內在情感寫意會神的角色,并滿心真誠地相信,他筆下那么多美好的音樂形象一定會實現。” 喬羽之子喬方向記者透露,由于疫情關系,喬羽的悼念活動或將從簡,中國歌劇舞劇院將公布后續相關事宜。 逝者小傳 1927年,喬羽出生于山東濟寧,幼時受父親熏陶,四歲時就熟讀《百家姓》《千字文》等啟蒙經典。1946年,經共產黨地下工作者的引薦,喬羽秘密進入晉冀魯豫邊區的北方大學就讀,開始在報刊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喬羽曾擔任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主席等職務。 喬羽創作了《讓我們蕩起雙槳》《我的祖國》《人說山西好風光》《劉三姐》《難忘今宵》等大量經典作品,多年來在祖國大地傳唱不息,被譽為“詞壇泰斗”。 |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
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