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電影一不注意就會拍成‘說教片’,觀眾很難接受。”導演蘭城序說,“我們對影片的表現手法和視覺風格都做了突破和嘗試,選取一些更有溫度的、真實的‘小’素材,以小見大刻畫出人物不同階段的迷茫、信仰和堅守。當觀眾感受到電影里的尋常煙火氣,就會產生本能的共鳴和共情。” 拍攝過程中,有兩場戲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一場雨戲,從晚上10點多開拍,拍完已近凌晨4點。周永開中老年時期的扮演者盧奇跟200多名群眾演員一遍一遍走戲,被人造雨淋得全身透濕,冷得發抖,年過花甲的盧奇一句抱怨都沒有。盧奇說:“我已經完全融入了角色,內心是火熱的,所以并沒有覺得很難熬,或許這就是一種修行吧,這和影片所要講述的周永開精神是一致的。”另一場是拍攝周永開離開花萼山時群眾送別的戲。官渡鎮項家坪村的老百姓聽聞周永開要離開后,都自發趕來送“周書記”。這場戲場面很大,群演多,圍觀群眾也多,但現場非常安靜,絲毫沒有人影響拍攝。“大家想讓周書記知道,花萼山的百姓永遠記得他,永遠感激他!”項家坪村支部書記龔代禮看著大家里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爭相和“周書記”握手道別的場景,十分動容地說。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