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25日消息 5月25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官網發布1-4月物流運行分析。 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06.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6%。從規模看,社會物流總額超過百萬億,超大市場規模優勢依然較為明顯,物流需求依托我國完備的產業體系,仍然保持擴張態勢。從增速看,社會物流總額當月同比下降3.0%,累計增速較前期回落2.6個百分點。 分析指出,4月份,本土疫情多發頻發,波及全國多個省市,物流需求受到較大影響。從結構看,農產品、能源采礦等基礎產業物流需求實現增長,為抗擊疫情、保障民生、推動經濟恢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工業生產、進口、消費相關需求受到疫情影響較大,未見明顯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工業品物流總額同比下降2.9%,為2020年3月以來的首次回落。盡管當月工業物流降幅明顯,但累計指標仍保持了4.0%的平穩增長,顯示工業物流總體韌性依然較強,長期向好的發展勢頭有望延續。 從結構看,4月份,工業大類中,超過五成的行業物流需求有所下降。從增長點來看,一是能源、大宗商品保供領域保持穩定,對物流需求形成支撐有力。4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氣等能源物流量同比増長4.7%-10.7%;鋼鐵、有色金屬等領域物流需求實現持續增長。二是高技術制造需求增長引擎作用繼續顯現。其中太陽能電池等新材料產品物流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增速超過20%;計算機、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5%左右,新動能韌性依然較強。 此外,數據顯示,1-4月份,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2.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個百分點。其中,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2%,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同比增長4.2%,成為民生消費物流需求的重要支撐。 1-4月份,進口物流總額同比下降7.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1個百分點;當月下降7.3%,降幅收窄7.6個百分點。從進口物流量變化情況來看,上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依然顯著,但部分領域出現改善跡象,物流量降幅有所趨緩。 分析認為,4月份,在國內疫情復雜嚴峻及國外地緣政治沖突影響下,物流運行明顯趨緩,需求短期沖擊明顯,市場規模增勢放緩,物流企業經營承壓明顯。但也要注意到,4月中旬以來多部門連續出臺措施,持續督促過度防控問題整改,強力推動大動脈和微循環暢通,確保產業鏈供應鏈“不掉線”,目前物流保通保暢效果明顯,各高速公路收費站和服務區已基本完全開放,水運船舶平均在港時間有所縮短,裝卸作業效率逐步恢復正常,局部地區快遞攬收和投遞呈明顯恢復態勢。從后期走勢看,全國疫情整體呈現繼續下降態勢,受疫情沖擊嚴重地區開工率已明顯提高,隨著各地保暢通、保生產、保民生各項政策加快落實,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受疫情影響逐漸減弱,物流需求有望改善,行業景氣趨于回升反彈。 |
2022-05-25
2022-05-25
2022-05-25
2022-05-25
2022-05-25
2022-05-25
2022-05-25
2022-05-25
2022-05-25
2022-05-25
2022-05-25
2022-05-25
2022-05-25
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