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訊(記者 肖揚) 張藝謀和張末導演的新作《狙擊手》將于農歷大年初一上映,由北京市電影局、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當代電影》雜志社主辦的電影《狙擊手》專家研討會近日舉行。 《狙擊手》以抗美援朝戰爭中鮮為人知卻意義重大的“冷槍冷炮運動”為背景,講述了狙擊手五班戰士在敵我軍備力量懸殊的境地下,與美軍狙擊精英進行殊死對決的故事,展現了志愿軍“以氣克鋼”的頑強精神與靈活機動的作戰智慧。 呈現出青春氣息的戰斗美學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王杰群談了她對《狙擊手》的三點觀感。第一,這部電影的宏大與細微相得益彰,展現了小而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呈現了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狙擊手》跟《長津湖》《上甘嶺》都不同,沒有聚焦重大的戰役,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宏大戰爭中的一個片段的刻畫。通過對一個個鮮活人物的刻畫,最終匯聚成愛國主義的宏大主題。整部電影把人物內心的心理也都挖掘得非常深刻,帶我們走進每個角色的心靈深處,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二,影片呈現出了青春氣息的戰斗美學。“整個導演和編劇主創團隊在運用年輕人青澀感覺的時候,將其跟朝鮮戰場上的青年志愿軍的氣質完美吻合,捕捉得特別真實。”第三是電影中傳承與創新相輔相成。“戰爭是發生在冰天雪地里。張藝謀導演和陳宇老師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但最終還是把我們中國特色完美展現了出來,讓我們有一種驚喜的感覺。” 小中見大,以小的切口進去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洋教授稱贊陳宇的劇本展現出了多年從事教學體現的高超技巧和對影片的準確把握,“劇作是影片能夠成立最為重要的部分,《狙擊手》選擇了一個難度非常高的創作手法,還原了西方戲劇所講的、時間地點和人物高度統一的原則。在今天的創作背景下,尤其是對于電影創作來說,這是非常難的。” 《電影藝術》主編、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的譚政研究員認為,影片節奏控制精準,從片頭一直到結尾,緊張的氛圍一直在銀幕上彌漫。影片從開頭的場景到坦克的場景,到峽谷雙方七個人的班逐步往下遞減和戰斗,整個狙擊的設計非常精準。影片的敘事非常從容,完全符合了當下的審美需求,一個是對等的敵我雙方的建構,我方是狙擊英雄,對方也是狙擊高手,而且對我方狙擊高手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他的判斷才能造成這個故事的存在。這也是當下中國電影敘事的進步。 選材細小而精深、小中見大也是讓嘉賓們齊聲稱贊的一點,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一川教授就表示,透過《狙擊手》這樣一個相當于隱蔽戰線的故事,展現出了志愿軍的英雄氣概和他們的勝利原因,發掘出了一個狙擊班的事跡,然后往深里挖,體現出了特殊的意義。小中見大,以小的切口進去,然后挖掘很深。精細、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志愿軍戰士與強大的對手斗智斗勇的過程。 |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