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廈門9月22日電 (楊伏山 曾穎)正值中國提出“碳中和”目標一周年之際,廈門大學“碳中和發展力”研究團隊22日在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在線發布了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2021)。 作為全國創新推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碳中和發展力評價體系,該指數將有助于統籌確定地區梯次完成碳中和的階段性任務,助推我國碳中和目標的整體協同與綜合部署。 該研究團隊首席專家孫傳旺教授稱,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的編制遵循獨立性、客觀性、系統性、科學性與可擴展性原則,以“五力”驅動模型為基本框架,將地區碳中和發展力結構化分解為成長力、轉型力、競爭力、協調力和持續力,并結合地方政府的碳中和政策輿情分析等輔助指標,形成一套“五+N”的指標體系。 根據最新發布的指數顯示,各地區的碳中和發展力指數分布區間為40~75分,其中華東、華南地區的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相對較高。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和福建省分別位居全國前六名,是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表現最佳的六個省市。 “五力”驅動模型的結構化解析表明,廣東省在成長力和轉型力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浙江省在轉型力和持續力上表現突出,江蘇省的競爭力得分最高,北京市在持續力得分上表現最好,上海市的顯著優勢在于協調力,而福建省表現較為突出的則是持續力。 “五力”指標對地區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的貢獻度也各有偏重,各省市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的發展潛力與發展優勢各不相同。 此外,研究團隊整理匯集了全國31個省市區在碳中和目標下的政策發展情況,厘清各地區的政策發展特色與發力重點,為各級政府部門的“雙碳”工作提供創新建議和價值參考,助力中國碳中和目標的整體協同推進。 孫傳旺教授認為,隨著中國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的不斷加快與“1+N”政策體系的推出,“雙碳”目標必將轉向更實際、更高效、更深入的全面推進階段。 研究團隊下一步將隨著綠色低碳事業的推進,不斷完善指數體系架構與數據庫建設,堅定地推動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系統部署與長期發展。(完) |
2021-09-22
2021-09-22
2021-09-22
2021-09-22
2021-09-22
2021-09-22
2021-09-22
2021-09-22
202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