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8月11日電 (國際觀察)國會山騷亂調查凸顯美黨爭鬧劇 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鄧仙來 美國國會眾議院目前正在就今年年初發生的國會山騷亂事件展開調查。據美媒報道,負責相關調查的特別委員會近期將發出“數量相當多”的傳票。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國會山騷亂事件已過去大半年,但民主、共和兩黨圍繞這一問題的爭斗仍在持續。預計傳票發出后,可能引發前總統特朗普及國會共和黨人的強烈抵制,甚至可能鬧上法庭,新一波黨派攻訐戰在所難免。 針鋒相對 在1月初的騷亂中,一批支持時任總統特朗普、意圖推翻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的示威者強行闖入美國國會大廈,導致當時正在認證選舉結果的參眾兩院聯席會議被迫中斷。這一事件造成包括1名國會警察在內的5人死亡、約140名執法人員受傷,令全球震驚。 騷亂過后,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迅速發起對特朗普的第二次彈劾,但該彈劾案在參議院未獲通過。拜登就任總統后,國會民主黨人并未罷休,推動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負責調查這次騷亂事件。 圍繞成立該委員會一事,兩黨矛盾十分尖銳。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提名的5名共和黨委員中,有兩人因支持特朗普推翻總統選舉結果而遭到眾議長佩洛西拒絕,麥卡錫于是撤回他提名的全部人選,佩洛西則自行任命公開反對特朗普的兩名共和黨眾議員加入委員會。拒絕少數黨提名的委員會人選,這在美國政治史上前所未有。 從委員會組建過程中表現出的激烈黨爭看,未來的調查進程難以擺脫“黨派偏見”嫌疑。哈佛大學美國政治研究中心和哈里斯民調機構的聯合民調顯示,58%的美國選民認為這一委員會的成立是“黨派行為”。 據美媒報道,特別委員會目前考慮傳喚的對象包括前特朗普政府官員和在騷亂前及事發當天與特朗普有過聯絡的共和黨議員。此外,該委員會還在考慮是否索取白宮在騷亂當天的通話記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一旦傳喚開始,黨爭或再升級。 各執一詞 國會山騷亂發生至今,在兩黨國會議員中逐漸形成涇渭分明的兩種立場。 民主黨方面一直不遺余力地強調騷亂的嚴重性。不少民主黨議員稱,這是一場“差點就成功”的未遂政變,令“美國的憲法秩序命懸一線”。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許多共和黨人努力淡化騷亂的嚴重性,稱這只是“一場失控的抗議活動”。一些共和黨議員甚至聲稱這場騷亂與“正常的游客參觀”沒有太大不同,騷亂者是“和平的愛國者”。他們還反過來指責佩洛西對國會的安保疏漏負有責任。 在7月底特別委員會的首場聽證會上,4名國會山警察作證說,他們在騷亂中成為暴徒的攻擊目標,遭到拳打腳踢和言語攻擊。在騷亂中腳部受傷的警察阿奎利諾·戈內爾說,這一天他經歷了一場“中世紀戰爭”。遭受創傷性腦損傷的警察邁克爾·法諾內說,襲擊者不僅毆打他,還辱罵他是叛徒,并試圖奪走他的槍。 《華爾街日報》評論認為,這些證詞足以說明騷亂者并非“熱情過頭的游客”。騷亂者相信特朗普關于“選舉被竊取”的謊言,但他們既無領導者,也無周密計劃,只是一群烏合之眾,絕無可能改變選舉結果。文章認為,民主黨人關于這場騷亂是經過密謀的未遂政變的說法,以及共和黨人將騷亂比作“游客參觀”的措辭,都是虛假敘事。 著眼選舉 民主黨緊緊揪住國會山騷亂事件不放,拜登政府也在嚴厲追究參與騷亂者的刑事責任。分析人士認為,從法律層面看,這些舉動固然有防止此類事件重演的用意;但在政治層面上,顯然也是民主黨著眼2022年中期選舉和2024年大選的一步棋,其目的是削弱特朗普對共和黨以及選民的影響力。 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雖已下臺,但在共和黨內仍具深厚影響力,被視為最有可能贏得2024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人選。8月初的一項民調顯示,約三分之二的共和黨選民仍認為,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被從特朗普那里竊取”。特朗普的籌款委員會自他在去年總統選舉中敗選以來已籌集逾9000萬美元競選資金,顯示了強悍的吸金能力。 國會山騷亂加劇美國的政治內斗和社會分裂,也嚴重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徹底查清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原本有利于美國的國家利益,但從一開始就十分濃厚的黨爭色彩令調查本身難以保證客觀公正,反而進一步凸顯兩黨的分歧和對立。 |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
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