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億年前可能是一片“水世界”的火星為何變成一顆沙漠星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資助的一項研究提出全新假設:火星上的水少則三成、多則99%“陷入”火星地殼的礦物質里,而非科學家先前推測的“逃逸”到太空。 據路透社17日報道,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研究員埃娃·舍勒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刊載的論文中寫道,火星整個星球曾經可能存在100米到1500米深的汪洋,但在37億年到41億年前,水開始大量減少。30億年前,火星變成一顆干燥星球,地表水30%到99%可能陷在地殼的礦物質里。 研究團隊以組成水分子的重要元素氫為研究目標,建立了一個新模型,模擬火星失去水的過程,最后得出結論:一部分水“逃逸”到太空中,但大量水陷在各種礦物質中。 即便火星有大量水陷入礦物質的假說得到證實,今后登上火星的宇航員也沒法取用這些水。舍勒說:“一塊巖石或礦物質的含水量很少,必須加熱一大堆巖石才能釋放出明顯看得見的水。”(歐颯)【新華社微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