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訊 作為頒獎季的重頭戲,第78屆金球獎終于“線上”頒發了,典禮的效果還算令人滿意,明星雖不能到場但可以露臉,居家的形式還多了份親切感。雖說近年來金球獎一直在有意擺脫“奧斯卡風向標”的標簽,主要獎項的重合率也沒有那么高了,但碰上去年這個特殊的電影年份,金球獎依然“不幸”地再次淪為奧斯卡的“敲門磚”,畢竟可選擇的佳作本就不多,懸念就更小了,下個月能笑到最后的,很有可能還是趙婷和她的《無依之地》。 2020年,對于以好萊塢為主體的美國影壇來說,已經不是“小年”,而是“荒年”了。北美全年票房僅22億美元,比2019年暴跌了80%,那些原本準備在暑期檔熱賣的商業大片,不是撤檔就是反響不佳,獨立電影更是另謀他路,若非還有Netflix等流媒體通過線上“上映”新片,恐怕金球獎和奧斯卡連個提名名單都難以湊齊。 自從去年3月各州陸續關閉影院以來,很多美國人大半年都沒進過影院了,到目前為止,全美也只有38%的影院恢復營業。以紐約和洛杉磯兩大票倉為例,前者要等到3月5日才有限開放影院,后者更是遙遙無期。恰巧這次金球獎的兩位女主持人蒂娜·菲和艾米·波勒,分別就在這兩座城市“隔空合體”主持典禮,但僅有542萬觀眾收看了NBC當晚的直播,比去年下降了64%……這些數據對于美國娛樂產業來說,不啻為一種前所未有的慘淡景致。 超六成的影院關門,即使開門也新片匱乏,別說普通觀眾了,就連媒體和專業影評人的觀影數量和質量都大打折扣。再加上戛納、西南偏南、多倫多等國內外影展都因疫情取消了線下放映和評選頒獎活動,僅靠年初的圣丹斯和年尾的威尼斯,這一年里能夠聚集口碑、引發追捧的佳作就更為稀缺了。 在這么一個異常蕭條的狀況下,來自“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的評委們,很難選出多么精彩、有眼光的獲獎名單,要么是《無依之地》《心靈奇旅》這樣毫無懸念的大熱門,要么是《美國訴比莉·哈樂黛》《毛里塔尼亞人》這樣的冷門黑馬,美其名曰“多元化選擇”,其實更像是抓瞎后的“正確保底”。更何況,上個月《洛杉磯時報》一篇調查報告直指金球獎在組織和人員上的弊病,其公信力正在遭遇危機,更不得不在膚色和性別上小心權衡,以免給外界落下口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