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是第二十七個“世界防治哮喘日”,今年的主題是“讓吸入療法惠及所有哮喘患者”。
正確認識吸入性藥物
提高哮喘控制率
哮喘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疾病中四大頑癥之一。數據顯示,全球哮喘患者的數量約為2.6億,其中死亡病例約為43.6萬例。在我國,20歲及以上人群的哮喘患病率為4.2%,約有4570萬哮喘患者。
專家介紹,如果規范治療,哮喘可以得到控制。但由于認識不足,超過80%的患者都因暫停用藥而導致疾病失控。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劉輝國:吸入性治療是哮喘病人治療的核心, 所以今年世界哮喘日里面就提到一個口號, 讓吸入性治療惠及所有的哮喘患者。這個也進一步說明了哮喘病人應該盡量采用吸入治療,藥物可以直接進入到呼吸的氣道,而對全身的副作用輕很多,所以吸入治療是慢性氣道疾病非常重要的一環。
專家介紹,我國城區哮喘總體控制率為28.58%,相比一些發達國家40%~50%的控制率,仍有較大差距。這主要因為不少人對哮喘藥物,尤其是吸入性藥物有誤解。有的人認為,激素類藥物無法根治哮喘,還會導致發胖、股骨頭壞死等癥狀,那干脆就不用藥了!
實際上,治療哮喘使用的吸入性藥物中,糖皮質激素是直接吸入到肺里發揮作用的。與口服激素不同,這種吸入類藥物的單次用藥劑量不大。吸入糖皮質激素一年的劑量,通常僅接近一片口服糖皮質激素的量。而且,口服激素藥物可能會在咽下去之后被肝臟滅活,但吸入類藥物直接作用于肺部,對身體其他部位基本沒有影響。
另外,哮喘可能會在一生中反復出現,如果能夠控制哮喘,在用藥后可以完全消除癥狀,最終還可以逐漸減量,甚至停藥。
我國約700萬兒童患有哮喘
專家介紹,哮喘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兒童哮喘在急性發作期會出現支氣管痙攣,呼吸道黏膜內層產生炎性分泌物,進而導致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難甚至缺氧,必須進行緊急治療。
當急性發作期改善后,其實兒童哮喘的持續炎癥并沒有解決,這時候如果不繼續對癥治療,會導致兒童肺功能損失。兒童在運動時或者空氣質量差的時候,有可能出現病情反復發作。
哮喘,尤其是兒童時期發作的哮喘大多和過敏有關,常見過敏原包括霉菌、塵螨、寵物皮毛、皮屑、花粉等。
此外,哮喘一定程度上還與感染、肥胖、胃食管反流、吸煙,以及空氣污染等因素有關。特別是家里有人吸煙的話,兒童哮喘發病率更高。
除了過敏的孩子要注意哮喘,有哮喘家族史的兒童也要特別注意。研究顯示,如果父母一方患有哮喘,孩子患哮喘的概率比其他兒童高2至5倍。而如果父母雙方都有哮喘,那孩子的發病概率會高達50%左右。
運動是把雙刃劍
兒童哮喘應合理運動
醫生介紹,在臨床中經常遇到一些家長,無法接受孩子得了哮喘的事實,認為孩子只是年紀小,呼吸系統敏感,長大了就好了,無需用藥。實際上,大部分兒童得了哮喘后都需要規范用藥才能緩解,并且治療哮喘的藥物雖然屬于激素類,但是并不存在明顯副作用。
兒童得了哮喘之后還能不能上體育課,進行喜愛的體育運動呢?專家說,這要視情況而定。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首都兒童醫學中心變態反應科主任 沙莉:運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運動對哮喘患者是有好處的,它能夠改善肺功能。其實很多運動員都有哮喘,哮喘控制好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去生活工作學習,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前提是哮喘的病情必須得控制良好。
醫生介紹,兒童在哮喘處于急性期,或者雖然不在急性期,但是沒有規律用藥的情況下是不建議運動的。如果兒童病情平穩,按照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那么可以正常運動,但是最好避開過敏季節和過敏原。另外,干燥寒冷的環境容易刺激呼吸道,引發痙攣,建議患有哮喘的人群避免在此類環境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