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在法蘭西探尋民族復興夢的中國青年
2021-05-18 08:53:04? ?來源: 新華網 責任編輯: 陳曦
這是4月11日在法國巴黎十三區戈德弗魯瓦街上的“海王星旅館”拍攝的周恩來留法期間居住過的房間。1920年,22歲的周恩來從上海啟程赴法。他在1922年至1924年期間曾住在這家小旅館。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這是2019年3月5日拍攝的法國里昂中法大學舊址。 新華社記者 唐霽 攝
這是2019年3月5日拍攝的法國里昂中法大學舊址。 新華社記者 唐霽 攝
這是2011年4月27日在法國里昂市立圖書館拍攝的《少年》雜志的珍貴原刊。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這是2011年4月27日在法國里昂市立圖書館拍攝的《赤光》雜志的珍貴原刊。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這是4月11日在法國巴黎十三區戈德弗魯瓦街上的“海王星旅館”拍攝的周恩來留法期間居住過的房間。1920年,22歲的周恩來從上海啟程赴法。他在1922年至1924年期間曾住在這家小旅館。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這是4月25日在法國巴黎十三區戈德弗魯瓦街上的“海王星旅館”。1920年,22歲的周恩來從上海啟程赴法。他在1922年至1924年期間曾住在這家小旅館。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這是4月11日在法國巴黎十三區戈德弗魯瓦街上的“海王星旅館”外拍攝的周恩來頭像的青銅紀念牌。1920年,22歲的周恩來從上海啟程赴法。他在1922年至1924年期間曾住在這家小旅館。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法國里昂中法大學舊址(左圖,攝于2011年4月26日)和旅法中國學生在里昂中法大學內合影的資料照片(右圖)。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拼版照片顯示的周恩來旅法期間在旅館前留影的資料照片(左)和拍照地點現狀(拍攝于2021年4月25日)。1920年,22歲的周恩來從上海啟程赴法。他在1922年至1924年期間曾住在這家小旅館。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這張拼版照片中左圖為19世紀20年代“玉青松”橡膠制品廠的制鞋車間的資料照片,右上圖為原“玉青松”橡膠制品廠建筑外景(攝于2011年6月18日), 右下圖為原“玉青松”橡膠制品廠建筑內景(攝于2011年6月18日)。從1920年至1927年,數百名中國青年曾在這個工廠工作過,其中包括鄧小平。 新華社記者 唐霽 攝
拼版照片顯示的是(左)中國旅法勤工儉學的女學生在蒙達爾紀女子公學合影留念(拍攝日期為1920至1921年間);(右)2021年5月7日拍攝的法國蒙達爾紀杉松中學。杉松中學曾是蒙達爾紀女子公學,1920年起,向警予、蔡暢等中國勤工儉學青年中的女學生曾在這里學習生活。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拼版照片中上圖為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等旅法青年在蒙達爾紀獨吉公園召開留法學生會議的資料照片,下圖為如今的獨吉公園(拍攝于2021年5月7日)。1920年7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這里召集留法學生會議,做了關于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專題演講。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拼版照片顯示的是今昔法國蒙達爾紀火車站(上,資料照片;下,拍攝于2021年5月7日)。蒙達爾紀火車站于1860年通車。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拼版照片顯示的是法國蒙達爾紀男子公學。其中左上為男子公學資料照片,左下為男子公學現狀(攝于2021年5月7日),右為男子公學(現為蒙達爾紀市政廳)及門前的“偉大的足跡”中法雙語指示牌(攝于2021年4月8日)。1913至1925年間,幾百名中國青年學生在此住宿和學習,蔡和森、陳毅等曾在此就讀。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這是3月22日在中國旅法勤工儉學蒙達爾紀紀念館拍攝的鄧小平當年在法國的居留登記卡和工作檔案卡。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3月22日,長期研究蒙達爾紀的法國歷史學者讓-路易·里佐在法國蒙達爾紀火車站前的鄧小平廣場上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