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法國疫情趨穩?民眾期待早日恢復正常
2021-02-05 16:38:22?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近期,法國疫情形勢趨于穩定,但變異新冠病毒構成了新的威脅。疫情暴發一年后,法國社會經濟狀況遭受了不小沖擊,民眾期望早日恢復正常生活。然而,面對變異新冠病毒的威脅以及疫苗研發受阻的狀況,法國政府陷入了是否采取第三輪全國封鎖措施的兩難境地。 疫情趨于穩定 疫苗研發受阻 4日晚,法國總理讓·卡斯泰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法國最新疫情形勢。總理指出,目前法國每日新增患者保持在2萬余例,住院患者在1600例左右,占重癥服務系統的60%。為了控制疫情,法國從本月開始將加強邊境控制,并關閉2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 根據讓·卡斯泰介紹,法國疫情數據雖然仍居高不變,但基本保持穩定,尚未發生新一輪疫情的暴發,這得益于近幾個月采取的宵禁措施,但不能放松警惕。同時,總理呼吁加強遠程辦公,并指出這將成為長期措施,此外確診患者必須居家隔離七天,并加強病例接觸者的溯源調查。 讓·卡斯泰強調,雖然新增確診病例數量相對穩定,但變異新冠病毒正在構成新的威脅,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新增患者中的占比已從1月8日的3.3%上升到目前的14%。考慮到穩定民心,法國政府正盡一切努力避免重啟禁足措施,但如果疫情形勢需要,政府會毫不猶豫采取第三輪全國封鎖措施。 在疫苗接種方面,讓·卡斯泰承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據他介紹,1月份已超額完成150萬劑的注射,如今每天有超過10萬人接受注射,全法近1000家疫苗接種中心參與,預約已超過200萬次。至2月底,法國有望為400萬人注射第一劑疫苗。至3月底,養老機構中約70%的老人將可完成第二次注射。目前,法國在疫苗接種方面的主要困難來自實驗室疫苗交付延遲。 法國擁有兩組研究團隊研發新冠疫苗,其一為免疫學及疫苗原理創始人、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創辦的巴斯德研究院,該院與美國的默克公司合作,基于麻疹疫苗技術研發新冠疫苗;另一組研究團隊由法國制藥集團賽諾菲牽頭,與英國葛蘭素史克合作,選擇重組蛋白技術途徑研發疫苗。 根據法國媒體報道,1月25日巴斯德研究院發布聲明指出,由于臨床試驗結果令人失望,將終止與美國制藥公司默克合作開發新冠疫苗。這份聲明指出,巴斯德研究院研發的疫苗在首次人體試驗中,測試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產生的免疫反應不如自然恢復的患者及已注射授權疫苗人群觀察到的免疫反應。另一方面,賽諾菲-葛蘭素史克疫苗在第一、二期臨床試驗中也遭遇重創,不得不推遲至2021年底上市。 近日,據法國《巴黎人報》報道,一家成功研制新冠疫苗的法國初創企業Valneva因缺少資金接受了英國資助,并承諾其首產的一億劑疫苗先行供應英國。這一消息再次觸動法國人的神經,法國媒體《回聲報》形容疫苗研發失敗為“一場冷雨”,大眾也對法國在全球疫苗研發戰中受挫感到失望。 年輕人成為“被犧牲的一代” 疫情已持續一年,法國大學目前全部處于遠程狀態,不知何時才能完全復課,這一波大學生也被法國人充滿同情地稱為“被犧牲的一代”。法國總統馬克龍在1月21日與巴黎大學生代表座談時表示:“雖然艱難,但還要再堅持一下。”但年輕人的忍耐力似乎有限。 由于疫情中的餐館、酒吧、娛樂場所均不得開張,年輕學生用于打工賴以生存的行業全部關閉,他們不得不面對失去生活來源的境況。此外,大學生經濟來源有限,常居住在面積狹小的公寓或宿舍中,學校無法復課,社交活動受限,更對他們的精神狀況產生不利影響。1月9日臨晨,里昂大學校區宿舍的一名大學生從6樓跳樓自殺,去年12月該校區已有一名學生自殺身亡。 接二連三的慘劇引發法國社會對新冠疫情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密切關注,但大學中心理輔導員數量普遍有限,年輕人不得不在線自助、互助。根據法國市場調研公司易普索(Ipsos)的調查顯示,在疫情背景下,18至24歲的法國年輕人中有40%患有“彌漫性焦慮癥”。 荷蘭在1月23日晚開始采取宵禁,導致年輕人發動暴亂抗議,包括燒毀汽車、打砸搶商鋪、破壞醫院等。在法國人心目中,荷蘭人以鎮定出名,能做出如此暴力行徑,也讓法國社會感到驚訝。據法媒報道,法國政府也是考慮到穩定民意,避免發生類似暴力行動,而遲遲不采取第三次全國封鎖措施。 經濟稍有樂觀 就業仍存危機 時時籠罩在頭上的第三次封鎖陰影,對法國經濟界影響最大。面對政府是否采取封鎖措施的猶豫態度,法國企業雇主協會(MEDEF)積極呼吁不要關閉商業場所。根據法國BFM電視臺報道,十分之一的中小企業主擔心他們將無法承受第三次封鎖帶來的經濟后果。 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2月4日發布的信息,從2020年第四季度數據來看,法國在2021年實現GDP增長6%的目標“并非無法實現”。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經濟部負責人朱利安·普格特(Julien Pouget)表示:“去年第四季度的數據表明,法國經濟的增長超過了預期,宵禁措施的成本也沒有預估的那么高。”但他同時也表示,由于未來采取第三次全國封鎖的可能性仍在,這將對法國人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 據法國《回聲報》報道,仍有一些行業不受疫情影響,例如食品零售、廚房裝修、食品加工、家具家裝供應商等,在線撲克的營銷也非常火熱。 受疫情影響,法國政府為企業提供了大量擔保貸款,以支持他們渡過難關,但對于部分本身經營已困難、遭遇結構性危機的“僵尸企業”而言,能否還貸將成為一枚潛在“地雷”。對此,法國《回聲報》稱政府提供大規模擔保貸款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此外,疫情也對法國就業形勢形成了沖擊。根據法國媒體報道,2020年法國求職者數量與2009年金融危機時期相比低兩倍。面對疫情,法國政府采取的是提出“部分失業”政策,也即企業停工時允許雇員申請“部分失業救濟金”。根據法媒報道,法國經濟界始終擔憂這一政策成本高昂,一旦停止將導致失業率暴增,引發社會動蕩不安。 “地下餐廳”頻現 餐飲界抗議不斷 法國自去年11月開啟宵禁后,餐廳及酒吧只能進行外賣服務,不得堂食。法國衛生部長在最近的公開表態中也表示,至4月前餐廳、酒吧都不得開門接待顧客。但如今,越來越多的餐飲從業者鋌而走險,偷偷接待顧客,這些餐廳被成為“地下餐廳”。更有一些餐廳業主對宵禁政策不滿,公開組織堂食抗議。 據《費加羅報》調查,一些餐廳私下接待熟客,參與者往往通過口耳相傳的形式參與。在里昂,餐館業主菲利普·維埃拉(Philippe Vieira)不滿宵禁政策,在2月1日舉行“抗議活動”,邀請50名熟客前來就餐支持。最終警察介入,餐館業主被拘留,在場的就餐者被罰款135歐元。 據《巴黎人報》報道,最近,兩位大法官也因違規在一家餐廳內堂食被罰款135歐元。據媒體報道,這兩位法官在警察介入時,還曾表示不服管理,引起輿論的不滿。 目前,歐洲個別國家在采取封鎖措施后,形勢已趨穩定。意大利在疫情有所緩和后,最近允許大部分地區的餐館及酒吧重新開業,下周還有可能開放博物館及旅游景點。波蘭的博物館及商業場所也于2月1日解封,希臘的教育系統在2月1日重新開放,塞浦路斯的商業場所也將逐漸開放。這些國家的解禁措施無疑為法國人早日恢復正常生活的期待提供了希望。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