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一周熱圖:2020年1月6日-2021年1月12日
2021-01-13 08:26:52? ?來源: 東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 陳曦
1月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舉行示威游行。 美國首都華盛頓當地時間6日發生暴力示威。部分示威者沖進國會大廈,與警方發生沖突,造成一人死亡,當時正在舉行的認證大選結果的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也被迫中斷。 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1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在首都華盛頓參加集會。從5日起,上萬名美國右翼選民在總統特朗普號召下,從各州趕赴華盛頓。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1月7日,在美國華盛頓,安保人員在國會大廈附近警戒。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新華社華盛頓1月7日電(記者鄧仙來 孫丁)美國東部時間7日凌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現任總統特朗普隨后發表聲明,承諾政權交接將有序進行。
1月9日,行人從美國紐約街頭走過。新華社記者王迎 攝
1月5日,一名男子在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畔騎行。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1月8日,英國倫敦議會大廈前的威斯敏斯特橋上車輛行人稀少。 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1月10日,人們騎車經過英國倫敦一處公交車站,廣告牌上顯示英國疫情防控新口號——“留在家中,挽救生命”。 英國政府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當天新增新冠確診病例59937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300萬例,達3017409例。 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1月8日,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右)在堪培拉出席新聞發布會(手機拍攝)。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8日宣布,為阻止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在澳傳播,澳將實施縮減入境人數、要求旅客在飛機上和機場內遵守“口罩令”等一系列強化防疫措施。 新華社記者 岳東興 攝
澳大利亞澳洲航空公司宣布已恢復2021年7月1日起的國際航班預訂。 這張2020年3月18日的資料照片顯示,一架澳洲航空客機飛過澳大利亞悉尼城區。 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德國法蘭克福一處新冠病毒檢測中心外的著防護服的人型模特(1月6日攝)。 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5日公布的疫情數據顯示,截至當天零時,德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11897例,累計確診1787410例;新增死亡病例944例,累計死亡35518例。德國聯邦和各州政府5日達成新協議,將目前實行的新冠防疫措施延長至1月31日,并將限制疫情嚴重地區居民的出行范圍。 新華社記者 逯陽 攝
1月7日,在日本東京,人們戴口罩出行。 日本5日新增確診病例超4900例,創疫情暴發以來新高,6日再度刷新紀錄,首次突破6000例。兩天新增確診病例超過1萬例,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勢。 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1月9日,人們在日本東京澀谷出行。 當日是周六,也是日本東京都實行緊急狀態后的首個周末,各地人流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少,許多商家也調整了營業時間。日本首相菅義偉7日傍晚宣布,東京都及周邊的神奈川縣、埼玉縣和千葉縣從1月8日起實行緊急狀態,暫定持續至2月7日。政府要求民眾20時以后盡量避免外出,餐廳到20時結束營業,但不會“封城”,也不要求學校停課。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1月1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個電子顯示屏上顯示“必須佩戴口罩”的標語。 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1月11日宣布,鑒于新冠確診病例快速增加,政府決定進一步收緊行動管控措施。穆希丁宣布,政府決定1月13日至26日在高風險的首都吉隆坡、行政首都普特拉賈亞、雪蘭莪州、沙巴州、柔佛州等地實施“行動管制令”。 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1月9日,在塞舌爾首都維多利亞,行人佩戴口罩走過塞舌爾標志性建筑物鐘塔。 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截至1月10日晚的數據顯示,非洲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突破300萬例,達到3024819例,累計死亡72148例,累計治愈2451116例。 新華社記者 李琰 攝
1月7日,游人在西班牙馬德里摩爾人花園內拍照游覽。 西班牙國家氣象局日前發布寒潮預警:從1月6日開始,西班牙大部分地區遭受一輪極端寒冷的天氣襲擊,有些地區降雪可能多達30至50厘米。 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這是1月10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近郊拍攝的被雪壓斷的樹枝。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1月10日,市民在西班牙馬德里一處公園內玩耍。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1月10日,在德國法蘭克福,一名孩子在戶外玩耍。 當日,德國法蘭克福市天氣晴好。市民紛紛來到戶外,享受冬日暖陽。 新華社記者 逯陽 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