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一周熱圖:2020年10月29日-2020年11月3日
2020-11-04 09:04:20? ?來源: 東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 陳曦這是11月1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白宮附近的安保隔離設施。 11月3日選舉日臨近,美國大選進入倒計時,首都華盛頓氣氛趨于緊張。市區的商鋪和重要建筑紛紛用木板加固門窗,安保人員在白宮北側設置了隔離圍欄,以應對大選期間可能出現的抗議或騷亂。國會附近設置了隔離圍欄,并開始搭建用于下屆總統就職儀式的觀眾看臺。 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11月2日,行人經過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上鼓勵投票的廣告。 11月3日選舉日臨近,美國大選進入倒計時,紐約街頭布置多處廣告,鼓勵人們參與投票。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10月28日,在法國巴黎蒙馬特高地的的小丘廣場,戴著口罩的餐廳服務員在路邊攬客。 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10月26日表示,10月19日至25日全球約46%的新冠確診病例和三分之一的死亡病例來自歐洲地區,歐洲無疑正處于疫情“震中”。他呼吁歐洲各國采取更為全面的抗疫措施,通過提前行動、及早預防等方法,與疫情蔓延“搶時間”。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11月1日,在美國紐約第五大道,一名女子從一家安裝了防護板的商店旁走過。 由于擔心發生騷亂帶來損失,紐約不少商店和寫字樓開始加強防護和安保。 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10月27日,行人走過紐約聯合國總部員工入口處。 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里克27日說,鑒于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中有5名外交官感染新冠病毒,紐約聯合國總部已取消所有原計劃于當天召開的現場會議。 新華社記者 王建剛 攝 11月1日,顧客走進美國紐約“思存書店”。 美國紐約的文化地標“思存書店”因新冠疫情沖擊生意慘淡,書店老板10月24日發文呼吁讀者買書支持書店運營后,得到不少書迷的響應。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10月31日,人們在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畔行走。 英國政府10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21915例,累計確診1011660例。英國首相約翰遜當日宣布,鑒于本國疫情形勢,計劃在英格蘭再次實施大范圍的“禁足”措施,除了一些特定原因,人們應盡可能留家中。 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10月28日,一名觀眾在法國巴黎家中觀看總統馬克龍的電視講話。 法國總統馬克龍28日在電視講話中宣布,為遏制新冠疫情蔓延,法國將從30日起再度全國“封城”。餐館、酒吧等非生活必需的營業場所將關閉,民眾的非必要出行將被禁止,大學將關閉并進行網絡授課,政府鼓勵企業遠程辦公。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10月30日,警察在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附近的特羅卡德羅廣場巡邏。 法國宣布從30日起再度全國“封城”,至少持續至12月1日?!胺獬恰逼陂g,禁止民眾的一切非必要出行,禁止私人聚會和公共集會,大學將關閉并進行網絡授課。此外,政府提倡企業盡可能實行遠程辦公,還鼓勵遠程下單、送貨上門和外賣銷售。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11月2日,在德國首都柏林,鴿子在因疫情關閉的柏林大教堂前覓食。 德國聯邦和各州政府10月28日達成協定,從11月2日起再次執行較為嚴厲的全國限制措施。德國各地餐館、酒吧、影劇院、游樂場、健身房、美容院等餐飲和文體設施將關閉一個月。民眾被要求盡可能減少與家庭成員以外人員接觸,公共場所聚集不得超過2戶10人。民眾還被建議放棄不必要的旅行和探訪等。 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11月2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名行人走過一家關閉的商店。 從11月2日零時起,比利時全國開始實施新一輪更嚴厲的新冠防控措施,包括所有“非必需品”商店關門、居家辦公由強烈建議升級為強制、一個家庭能接待的訪客人數由4人減至1人、學校的秋假延長至11月15日等。新措施將持續至12月13日。 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9月13日,泰國普吉一名當地居民在待出租的店鋪上張望。 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10月26日,意大利首都羅馬納沃納廣場上一家餐館臨近18時停止堂食服務。 意大利政府采取一系列新措施,進一步加強新冠疫情防控。自10月26日零時起至11月24日,意大利禁止酒吧、咖啡館、餐廳、冰淇淋店等每天18時后繼續提供堂食。 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這是10月28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外拍攝的“熊牛對峙”雕塑。 德國法蘭克福股市DAX指數28日下跌503.06點,跌幅為4.17%,報收于11560.51點。 新華社記者逯陽攝 盧旺達官員10月28日說,盧旺達地方政府、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幸存者組織和居民正聯手在盧旺達東部的加齊博市發掘一處大屠殺遇難者亂葬坑,那里據信埋有約5000具遇難者遺骸。 這張2019年8月13日拍攝的資料照片顯示,盧旺達大屠殺遇難者生前照片陳列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的大屠殺紀念館。 新華社記者 呂天然 攝 11月1日,在日本東京,表演嘉賓在中國電影周閉幕式上表演中國戲曲選段。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10月28日,在斐濟蘇瓦,歌唱比賽的參賽選手演唱中文歌曲。新華社記者 張永興 攝 這是11月1日在德國首都柏林南郊拍攝的柏林-勃蘭登堡機場內的一處購物區。 德國首都柏林的新機場柏林-勃蘭登堡機場于10月31日正式啟用,比原定時間晚了9年。據德國媒體報道,柏林-勃蘭登堡機場于2006年正式開工,啟用時間原定為2011年年底,最初預計耗資25億歐元。因防火技術等各種問題,機場啟用時間六度推遲,機場負責人幾度更換,項目造價最終約為70億歐元。 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10月31日,民眾在泰國清邁放天燈。 天燈是用紙糊成的白色燈籠,點燃底部蠟燭即可騰空隨風而飄。泰國人相信燃放天燈可帶來好運。 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11月1日,人們在泰國南奔府哈利奔猜寺欣賞燈會。 近日,泰國南奔府在哈利奔猜寺舉辦盛大燈會,十萬盞燈籠將哈利奔猜寺點綴成了七彩繽紛的燈籠“海洋”。人們來到這里,將美好的祝愿寫在燈籠上,并高高掛起,為新的一年祈福。 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這是11月1日在泰國清邁市博桑傘村拍攝的紙傘。 位于泰國清邁市中心以東9公里的博桑傘村,以生產紙傘而聞名。其傘柄、傘骨、傘面都由當地極富經驗的傘匠精工打造而成,傘面的圖案由手工繪制。大小各異、五顏六色的紙傘置于草地上晾曬,待顏料被風干,一把獨一無二的手繪油紙傘就完成了。 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這是10月28日在德國首都柏林一座公園內拍攝的一名行人。 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0月29日,在韓國首爾,人們提著燈籠游覽昌德宮。 昌德宮位于韓國首都首爾市鐘路區,是韓國著名歷史文化景點,以其幽美的景觀著稱,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華社記者 王婧嬙 攝 9月7日,一對夫婦帶著孩子乘坐交通船航行在泰國曼谷湄南河上。 泰國首都曼谷河流眾多,加上不斷開挖人工運河,這座城市有了“東方威尼斯”的稱號。密集河道上航行的交通船是曼谷居民出行的日常選擇,也成為了曼谷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10月28日,在韓國世宗市,工作人員展示可追隨快遞員移動的輔助配送機器人。 為應對“后疫情時代”民眾對郵政快遞業務需求高漲和新行業萌芽發展,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日前聯合韓國郵政事業本部,推出多項智能化無人快遞收發服務,將自動駕駛快遞車等打造成“迷你移動郵局”,旨在促進疫情下非接觸式快遞業務的創新發展,協助推動建設“智慧城市”。 新華社記者 王婧嬙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