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打出“翻身仗”——透視前三季度外貿“成績單”
2020-10-14 07:42:3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回穩好于預期,多項外貿指標創歷史新高 10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2020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情況,并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1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通報前三季度外貿情況,幾個“歷史新高”讓現場眾多中外記者多少有些意外。 9月份單月進出口值、進口值創歷史新高;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創季度歷史新高;前7月進出口、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創歷史新高……按李魁文的說法,進出口“明顯好于預期”。 海關數據顯示,我國一、二、三季度進出口增速分別為-6.5%、-0.2%、7.5%,呈現逐季向好態勢。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顯示,今年1至7月份,中國進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為12.6%,其中,出口份額為13.8%,進口份額為11.3%,同比分別提升1.0、1.1、0.8個百分點,均創新高。 “這樣一份亮麗的外貿‘成績單’,充分印證中國外貿的韌性。”對外經貿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黨委書記莊芮說,這份韌性既體現在世界市場需要中國,也體現在中國市場需要世界。 在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副所長竺彩華看來,中國好于預期的外貿表現對世界而言有諸多啟示,頭一條就是必須積極抗疫。“積極抗疫既是尊重生命也是應對經濟衰退的唯一正確選擇。我國外貿前三季度逐步回暖的軌跡,反映的恰恰就是積極抗疫先苦后甜的成果。” 政策出在“點子上”,新動能不斷釋放 國慶節前,四川嘉逸股份有限公司“意外”收到一筆1713359.69元的出口退稅款。公司董事長袁志友給記者算了筆時間賬——這次出口退稅全流程花了23天,跟以前相比,快了將近40天。 “不僅更快了,而且更方便了。”他說,企業可以通過中國電子口岸的出口退稅聯網稽查系統,隨時查詢退稅申報進度,數據傳輸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企業可以及時點擊重發。 在一面數據不斷跳動刷新的巨大電子屏幕前,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單一窗口應用部主任馬克鵬告訴記者,通過建設并升級“單一窗口”出口退稅申報系統,企業實現“一點接入、一次提交、一口反饋”,全程無紙化操作,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來。 從海關、稅務、國庫等各環節入手壓縮整體出口退稅時間,是我國著力穩外貿的一個重點。不止如此,今年以來,我國在減稅降費、關稅保證保險、“信保+擔保”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實招硬招,為廣大外貿市場雪中送炭、增添動力。 與此同時,以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也為穩外貿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海關統計顯示,前三季度,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額1873.9億元,增長52.8%;市場采購出口額5098.6億元,增長35.5%。 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我國在10個海關啟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B2B)出口監管試點。僅僅兩個月后,又有12個海關“入群”。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試點大幅擴圍體現出中國擴大開放的腳步在不斷加快,同時反映出世界對中國的需求在增強。 海關總署署長倪岳峰此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海關將加大對跨境電商支持力度,全面推廣跨境電商商品退貨監管措施,使跨境電商商品進得來、出得去、退得回,促進新業態健康快速發展。 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應著力培育新優勢 外貿累計增速轉正固然可喜,也要看到,眼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凌主義上升勢頭在一些經濟體有增無減,全球貿易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更為緊迫。 WTO在10月6日發布的《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更新報告中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萎縮9.2%,好于先前預測的13%至32%的降幅。但報告同時預測2021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長7.2%,大大低于此前超過20%的增長預期。 越是形勢復雜嚴峻,越要辦好自己的事。 再過幾天,第128屆廣交會將繼續在網上迎接八方賓客;再過不到一個月,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如約而至……不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開放的大門始終敞開。 業內人士建議,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要穩住外貿基本盤、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必須鞏固并加強穩外貿政策的支持力度,用好用足信貸政策等工具,進一步降低跨境貿易成本,更好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以創新發展培育競爭新優勢。 |
相關閱讀:
- [10-13] 經濟觀察:中國外貿三季報凸顯八大亮點
- [09-28] 中國外貿增長惠及全球經濟
- [09-28] 8月份出口增速創17個月來新高!中國外貿增長惠及全球經濟
- [09-02] 跨境電商再迎利好,中國外貿惠及世界
- [09-02] 跨境電商再迎利好,中國外貿惠及世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