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松綁嗎、紅線還要嗎、風險怎么防——土地審批“放權”三問
2020-03-16 07:34:2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 題:土地松綁嗎、紅線還要嗎、風險怎么防——土地審批“放權”三問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土地要松綁嗎,耕地紅線還要嗎,城市要重走“攤大餅”老路嗎?剛剛公布的國務院《關于授權和委托用地審批權的決定》引起強烈關注。 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及土地問題專家15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表示,土地審批放權目標是“增效”而不是“增量”,不是建設用地“松綁”,城市土地供應不可能進入“寬松時代”,但改革考驗著管理部門及地方政府政策監管水平、風險防范能力。 松綁了嗎:“放權”非“放水” “客觀上講這次放權力度確實較大。”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土地問題專家嚴金明教授說,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沒有改變,土地管理要求沒有放松。 土地審批放權,將給省級政府更多自主權,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以破解項目用地“落地難”“落地慢”難題。省級政府將有更大權力自主調整土地利用空間布局,提高審批效率、項目落地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率,從而改善營商環境、服務產業發展,同時解決農村建設項目落地難、農村土地利用低效浪費等問題。 “然而增效并非增量。”嚴金明說,決定沒有對建設用地規模“松綁”。審批權下放,重在調整布局,提高效率,而非用地規模增加。“部分媒體解讀頗多偏誤,認為改革將‘增加各省及直轄市、省會城市等建設用地規模’‘三大核心城市群、成渝都市圈建設用地指標數量增加’‘土地供應將進入大寬松時代’等都是誤解。” 紅線還要嗎:“三條線”碰不得 土地審批放權,體現了新的土地管理法要求,深化了“放管服”改革,賦予地方更大自主權。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的要求沒有絲毫放松。委托試點省份必須按要求遵循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原則,按法律政策規定及審查標準規范進行用地審查。 三條紅線沒有放松,用途管制要求不會放松。生態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仍然是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在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土地供應計劃、用途管制約束下,建設用地供應重點仍然是挖存量,控增量。 規劃建設用地總量調控沒有放松。國家仍從嚴從緊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如北京實行減量發展,嚴守建設用地規模底線,至2035年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實現減量發展。上海仍然踐行“總量鎖定、增量遞減、存量優化、流量增效、質量提高”調控思路。地方上要做的是“盤活存量”,而非“盤算增量”。 又要“攤大餅”嗎:土地風險如何防? 用地審批權改革首批試點省份為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重慶。這8個省份經濟社會發展較快,人地矛盾較突出,改革有望緩解項目“落地難”問題,但對土地管理部門與試點省份都是一場“大考”。 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改革過程中深層次矛盾、問題和風險可能顯露,比如在落實省級政府責任、統籌城鄉建設用地、確保耕地占補平衡等要求方面,地方能不能“接得住、管得好”,要拭目以待。 要趕考的,還有土地管理部門。比如改革會不會造成城市周邊耕地加快減少,占而不補、占優補劣?會不會被誤讀為“鼓勵省級中心城市擴張”“鼓勵土地財政”“鼓勵房地產業發展”,使城市特別是省級中心城市重回“蔓延擴張”老路? “任何政策的認知、擴散和實施都可能面臨諸多風險。”嚴金明說,必須以嚴格規范和督察監管為基礎,建立規則明晰的責任追究機制。要加緊制定完善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防止尋租行為發生;同時要進一步關注農民權利,切實防止減少農村建設用地、農民被迫“上樓”等現象。 |
相關閱讀:
- [02-11] 自然資源部:支持疫情防控建設項目先行使用土地
- [12-09] 海南文昌市昌灑鎮田尾村 233畝土地被“退耕還林”
- [11-30] 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土地事實私有
- [11-29] 農村土地承包:“兩不變、一穩定”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