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布2019年考古成果 65項考古跨越萬余年
2020-03-07 15:32: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中新網太原3月7日電 (記者 胡健)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7日發布2019年考古成果,全年山西考古人共完成考古項目65項,時間跨度從舊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 “深入幽微靈秀地考古,輕啟淡雅清純門頌今。”這是張貼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門的新年春聯。過去一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省內外考古科研機構、高校以及各級文物部門,完成考古項目65項,其中發掘項目43項、調查項目4項、資料整理項目13項、保護修復項目5項,共出版考古圖書7部,發表各類文章93篇。 “這些發現和研究對象的時代跨度從舊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不斷豐富著我們對山西全境考古學文化面貌的認知,為理解山西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一批珍貴材料。”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王曉毅說。 史前考古調查重點圍繞太原古交獅子河流域展開,調查面積約80平方公里,新發現舊石器地點95處,包括14處原地埋藏地點,大大豐富了山西舊石器地點的數量,進一步充實了山西乃至全國舊石器文化的內涵。 夏商周考古方面,絳縣西吳壁二里頭、二里崗冶銅遺存的發掘,為深入探索早期冶銅手工業技術及生產方式,乃至探索夏商王朝戰略資源之間的關系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并入選中國社科院2019年全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漢代考古包括長子慶豐、新絳西關兩處漢代窯址以及太原東山、晉中榆次區、朔州后寨三處漢代墓葬群的發掘。兩處漢代窯址及其附屬設施保存完整,實為難得。其他三處漢代墓葬從西漢晚期、新莽時期延續至東漢早期,對于認識晉北與晉中地區漢代物質文化史、民族交流和融合史有重要價值。 唐宋金元時期的考古,晉陽古城尤為重要。晉陽古城苗圃建筑基址從北朝至唐五代不斷營建變化,是目前晉陽古城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基址,對進一步了解晉陽古城不同時代的城市布局有重要價值,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都城發展演變提供全新材料。 呂梁興縣西磁窯溝瓷窯址發現窯爐、作坊、灰坑、澄泥池等遺跡十余處,從北宋沿用至金,出土極具山西特色的釉下“柿色彩”瓷器產品,填補了呂梁地區陶瓷考古的空白,也為研究宋金陶瓷手工業技術、經濟模式和文化交流提供科學依據。 王曉毅介紹說,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將全面啟動“考古中國:晉南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要研究課題,啟動黃河流域文化遺產考古調查,再為山西乃至全國文博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