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80年的土房 永恒不變的初心——贛南蘇區曹承鳳家“三棟房”記事
2019-11-17 07:44:49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陳瑋新華社記者劉健、李興文、劉敏、郭強 歷史沉淀的細節,往往折射出一個政黨的民心向背,衡量出人民群眾的分量。 86年前,贛南原中央蘇區興國縣長岡鄉,發生過這樣一個溫暖的故事:貧農馬榮海家不慎失火,蘇區干部出工捐錢,幫助他蓋新房。毛澤東同志在著名的《長岡鄉調查》中,引用此事,述說魚水深情。 時隔86年,馬家幾代后人曾多次動議,最終都沒舍得拆除這棟閑置多年的土房子,因為這里銘刻著深深的黨恩。 來到長岡村馬榮海的孫媳婦曹承鳳家,86年前蓋的土坯房、改革開放初期建的兩層青磚小樓、9年前新修的三層半小樓呈“品”字狀矗立在一起。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三棟房,收納著重重疊疊的光陰,記錄著血肉相連的情感,承載著永恒不變的初心和使命,也書寫著“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響亮答案! 站在曹承鳳家9年前修的三層半小樓上俯瞰86年前蓋的土坯房(7月12日攝)。 新華社記者郭強攝 蓋土房 低矮的房間、斑駁的土墻,推開第一棟土坯房的木板門,仿佛一下回到80多年前的蘇區。 1933年春,蘇區貧農馬榮海家不慎失火,一間半泥土坯、茅草頂的房屋瞬間被大火吞噬。驚慌中逃出的老馬一家茫然失措。 貧苦家庭,蓋房何其艱難。 時任鄉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昌寶聞訊趕來說,老馬,人沒事就行,房子大家幫你一起蓋! 傍晚,七八名鄉蘇維埃干部來到老馬家,安頓一家老小,商議蓋房事宜。第二天一早,他們就發動互濟會和群眾捐錢募料,清理廢墟,著手蓋房。大家三三兩兩一組,撿石頭、和砂漿、砌土墻、鋪茅草…… 短短幾天,一棟新房就立在老馬面前,一起立起來的還有共產黨人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生活的形象。 1933年11月,時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澤東同志來到這里開展農村調查,把這個故事寫入了《長岡鄉調查》。他在隨后召開的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說:“長岡鄉青年壯年男子百個人中有八十個當紅軍去了……什么理由呢?舉幾個例子就明白了。長岡鄉有一個貧苦農民被火燒掉了一間半房子,鄉政府就發動群眾捐錢幫助他。”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