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發力 網貸平臺加速轉型退出
2019-11-14 09:07: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近期,從互金整治辦到央行、銀保監會,多部門針對網貸平臺整治密集發聲定調。下一步,網貸平臺整治以出清為目標,以退出為主要方向,推動大多數機構良性退出,分類處置引導個別合規機構轉型。與此同時,地方清退工作正在加速,多家頭部機構也正謀求退出轉型。 整治方向明確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12日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網貸平臺整治以出清為目標,以退出為主要方向,以依法合規的分類處置為主要手段,爭取一段時間內完成階段性整治任務。 其中,分類處置要求,對退出機構,要按照時間表,兌付投資者的投資款。對沒有接入監管實時監測系統的,限期停止發新標,限期退出市場。而對還在運營的機構,李均鋒表示也要按照分類處置的路徑引導平穩過渡。無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有良好金融科技基礎和一定股東實力的機構轉型為小貸公司。對于極少數具有較強資本實力、滿足監管要求的機構,可以申請改制為消費金融公司或其他持牌金融機構。 近期,央行、互金整治辦等部門也就網貸平臺整治方向發聲。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近日召開會議明確,要堅持以市場風險出清為目標,繼續深入徹底整治,推動大多數機構良性退出,有計劃、分步驟限期停止業務增量。對于未接入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實時監測系統的機構,要限期退出。對于已接入實時監測系統的機構,抓緊核查其按照監管辦法和監管要求進行整改的情況,對于不符合金融信息中介定位的機構要盡早勸其退出。此前,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也表示,穩妥有序推進合規網貸機構納入監管的工作,力爭在2020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網貸領域存量風險化解。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近期多個監管部門釋放的信號來看,加速行業風險出清、穩妥有序化解存量風險依舊是當前監管的大方向,退出和轉型仍是主基調。下一步,絕大多數平臺將通過主動清盤、停業退出或轉型發展等方式離開網貸行業。“具體來看,轉型小貸公司的前提是無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有良好金融科技基礎和一定股東實力,但從目前來看,絕大多數平臺并不具備金融科技技術。” 多地加速清退 在推動出清的監管大方向下,地方也正加速網貸平臺的清退進程。近日,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公告稱,截至目前,重慶市沒有一家機構完全合規并通過驗收,所有網貸業務也未經過金融監管部門審批或備案。同時,對重慶市其他機構開展的網貸業務一并予以取締,任何機構未經許可不得開展相關業務。 此前,湖南、山東也宣布了相關政策。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公告稱,該省整治名單內納入行政核查的24家網貸機構業務均不符合“一辦法三個指引”有關規定,予以取締。同時,該省其他開展網貸業務的機構及外省在湘從事該業務的分支機構均未納入行政核查,業務也一并予以取締。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網絡借貸行業風險提示函》,表示當前網貸行業正在進行風險專項整治,至今未有一家平臺完全合規通過驗收,未來將對全省范圍內未通過驗收的網貸業務全部予以取締。四川、遼寧、云南、深圳、浙江、湖北、廣州等地也相繼公示了轄區內網貸機構清退名單,包括自愿退出類、取締類、失聯類等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清退工作的推進,網貸行業也持續“三降”。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全國納入實時監測的在運營機構數量已降至427家,比2018年末下降59%;借貸余額比2018年末下降49%,出借人次比2018年末下降55%;行業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已連續16個月下降。 保障良性退出 在行業清退過程中,如何保障出借人權益以及平臺如何實現良性退出也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張葉霞表示,目前影響平臺良性退出因素主要有資產真實性和逃廢債兩大問題,故如何有效打擊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也是目前行業面臨的難點和關注的重點之一。 對此,張葉霞建議存在逃廢債現象的平臺應積極上報逃廢債者的名單,對借款人形成一定的震懾,同時建議監管層建議從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方面立法,制定打擊惡意逃廢債相關法律條款,為平臺打擊惡意逃廢債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對于如何進行合理合法的催收,盡快出臺明文規定。另外,對于已出險的平臺,監管可進一步增強平臺的信息披露,實時或定期更新平臺退出進度,另可開通出借人反饋和投訴渠道,由出借人監督和反饋平臺實際退出進度,防止平臺截留資金,保障出借人的合法權益。 事實上,在地方出臺的清退方案中,已經對保障出借人利益做出了一定要求。根據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的公告,網貸機構的業務終止,不影響已經簽訂的借貸合同當事人有關權利義務。由出借人和借款人在網絡借貸平臺上直接借貸形成的合法債權債務關系受法律保護,借款人應依法履行還本付息義務,出借人有權繼續主張債權。公告稱,出借人、借款人、網貸機構之間的糾紛,可以通過自行和解、向仲裁部門申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途徑解決。如出現涉嫌犯罪行為造成出借人損失,出借人可依法向公安機關報案。 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會議也指出,網貸整治過程中,要依法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加大追贓挽損力度,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加大失信懲戒力度。(記者 汪子旭) |
相關閱讀:
- [11-01] 把“校園貸”做成“安心貸”
- [10-17] 披上保費“馬甲” 網貸平臺“砍頭息”禁而不止
- [10-17] 網貸整治時間表進一步明確
- [10-12] 男子誘使上千人網貸幫其“套現” 詐騙1800余萬元被判12年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