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9月16日電 (記者 羅云鵬)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16日披露,“十三五”以來青海投資7.51億元(人民幣,下同),完成防沙治沙任務30.07萬公頃。 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南有“中華水塔”三江源,北是“中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祁連山,東北為“中國內陸最大咸水湖”青海湖,西部橫亙“萬山之祖”昆侖山、世界自然遺產可可西里及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介紹,近年來該省通過培育造林大戶、家庭林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林業職業經理人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推行“先建后補”的造林機制,并探索向社會主體購買政策性造林綠化、經營管護等服務;此外通過林權交易平臺建設,探索林地、林木股份合作模式,鼓勵參與方依法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據了解,目前青海省已構建“東部沙棘、西部枸杞、河湟雜果、南部藏茶”的林業產業格局,其中,在柴達木盆地和共和盆地布局的枸杞生態經濟林種植面積超過4.6萬公頃,經認證的有機基地面積達5453公頃,年產量6.5萬噸,綜合產值達85億元左右。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青海枸杞種植長期管護人員達4至5萬人,采摘期間吸納務工人員達70萬人,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記者梳理發現,2017年至2019年間青海官方連續三年召開綠化動員大會,并相繼出臺實施《創新造林機制、激發國土綠化新動能的辦法》等政策舉措,通過稅收、用電用水等優惠政策,保障造林綠化主體的合法權益。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表示,通過加大防治力度,青海沙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初步建成沙區綠色生態屏障,穩定并拓展了沙區各族民眾生存和發展空間。(完) |
相關閱讀:
- [ 09-06]【奮進的中國精神】是他們,創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跡!
- [ 08-24]暑期親子體驗學治沙
- [ 08-24]麥草方格里的中國治沙奇跡
- [ 03-29]騰格里沙漠南端 險些被黃沙吞沒的村莊:治沙前線八步沙
- [ 03-29]甘肅古浪八步沙林場 六老漢治沙 三代人接力
- [ 03-27]“治沙達人”張應龍:大漠蓬未斷 花甲槿正榮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