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蜜粉源植物產地識別與控制團隊揭示了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物質基礎及其毒性作用機制。該項研究成果不僅將為我國有毒蜂蜜的風險管控提供科學依據,也為食用含鉤吻蜂蜜中毒后的救治措施提供參考手段。 據了解,我國南方部分省市山區長期以來存在因食用蜂蜜而引發的群體性中毒事件,并導致多人死亡。蜂蜜中毒事件不僅危害了蜂蜜消費者的健康權益,而且嚴重阻礙了蜂產品行業的健康發展,特別是成為我國南方部分貧困地區發展蜂產業的“攔路虎”。 為摸清我國蜂蜜中毒的高風險地區和季節,該團隊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有毒蜜源植物的調查和研究,發現鉤吻是導致我國華南地區蜂蜜中毒的重要有毒蜜源植物之一。 為了探究鉤吻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物質基礎和毒性作用機制,團隊成員采用先進技術對鉤吻進行了詳細研究,并從中識別和鑒定出了4種鉤吻生物堿,其中新發現的化合物14-羥基鉤吻素已占到總生物堿的90%以上,是鉤吻有毒蜂蜜致人中毒的關鍵化合物。隨后開展的該化合物在模式動物中的急性毒性、毒代動力學、藥物代謝和毒性作用機制等研究結果表明,該化合物屬于劇毒性化合物,其半數致死劑量為0.125 毫克/千克(體重);在機體內易于吸收且發生了廣泛的代謝,生成眾多代謝產物,而γ-氨基丁酸是其關鍵的毒性作用靶點。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