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6日電 生態環境部8月26日通報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典型案例:海南東方市平時不動真格,急時先停再說,礦山生態依然破壞嚴重。 督察組介紹,海南省東方市好德實業有限公司生態環境問題是2017年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交辦的信訪案件。2019年7月15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海南省的第二天,又收到群眾舉報并交由東方市調查處理,東方市于7月19日辦結并反饋督察組。7月25日,督察組下沉東方市發現,東方市對兩輪督察交辦的信訪案件整改不力,好德實業有限公司采石場長期野蠻開采,生態破壞嚴重,群眾投訴不斷。為應對督察組下沉督察,東方市于7月24日要求企業停產停運。 好德實業有限公司采石場于2014年投產運行。2017年,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進駐期間,群眾對該企業噪聲、揚塵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反映強烈,是督察組交辦的重點群眾信訪案件。東方市接辦案件后,回復稱群眾投訴基本屬實,要求企業停產整改,并于2017年9月10日上報辦結。這次督察期間該企業再次被群眾舉報,東方市公示稱已于7月19日辦結。督察發現,東方市對該案件的辦理不嚴不實,整改要求大部分落空,企業甚至仍在頂風擴建,生態破壞加劇,群眾反映依舊強烈。 通報稱,海南省東方市存在三個主要問題。 一是停產整改成為一紙空文。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交辦案件后,針對采石場的生態環境問題,東方市要求企業嚴格執行開發利用方案和恢復治理方案,加大環保設備投入,確保減噪、控粉塵設施運行正常、符合標準,并在2017年7月至10月間,累計對該企業下達停產通知3份;于2018年4月14日,對該企業再次下達責令停產停運繼續整改的通知。督察組現場調查發現,該企業在被數次責令停產停運后,均未見復產核查驗收,長期繼續生產運行,停產通知成為一紙空文,相關違法開采行為不但未得到糾正,甚至還在頂風新建生產設施。2016年3月企業未經審批建設的兩條機制砂生產線非法生產至今,又于2019年4月未經審批新建穩定土攪拌站一座,并投入運行。長期不規范的開采方式,使得多個已開采面形成高陡邊坡,礦區生態破壞十分嚴重。 二是環境修復避實就虛,敷衍了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明確規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應當與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同步進行。該區域開采項目投產于2014年,但生產5年多來,環境恢復方案一直被束之高閣,在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相關信訪案件后,企業仍舊置之不理,直至2019年7月,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駐前夕,才草草開始恢復治理工作。現場督察發現,恢復治理未按實施方案要求實行“梯級降坡減載”,未對臺階、平臺、邊坡等進行復綠;而是避實就虛、敷衍了事,僅在入場道路兩側和穩定土車間旁等顯眼區域象征性地補種一些苗木,作表面文章。 三是平時不作為,急時先停再說。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駐海南省前,督察組通過正式文件、進駐講話等多種形式,反復強調禁止環保“一刀切”,并明確要求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的敷衍應對做法,堅決避免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但督察發現,2017年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以來,東方市對好德實業有限公司采石場的生態環境問題一直疏于監管,整改要求至今未落實到位。2019年1月至7月,東方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歷次現場檢查記錄中,也均未反映企業存在執行礦山開采利用方案不嚴,地質環境問題突出等情況,直到7月24日督察組下沉該市前一天,才指出企業礦山地質環境問題較為突出,并緊急向企業下達停產停運通知,明顯存在平時不作為、急時亂作為的問題。 督查組指出,2017年以來,東方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針對礦山生態環境整治問題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多次調研督辦。2018年5月7日,東方市人民政府還印發采石場關停復綠工作實施方案,對目標任務、工作措施、工作步驟、工作要求均做了詳細部署,明確了責任分工,并要求牽頭責任單位在2018年12月形成總結報告報市政府。但直到這次督察時,牽頭責任單位總結報告仍未上報,市政府也未對實施方案完成情況進行跟蹤督辦,以文件落實整改,工作浮于表面,存在明顯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督察組指出,東方市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信訪案件重視不夠、認識不足,沒有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沒有樹牢新發展理念,在礦山生態環境整治中,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普遍存在重生產、輕保護的思想,對生態環境違法違規問題“睜只眼、閉只眼”,執法偏松偏軟、走過場,縱容了企業的違法行為。督察組還將根據有關要求,進一步核實情況,查清問題,依法依規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