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勇在自己創辦的陶瓷制品加工廠內制作泥坯(8月11日攝)。
今年41歲的趙勇是廣西桂平市社坡鎮福和村的一名農民。2015年,在廣東務工多年的趙勇攜妻女返回福和村創辦了一家小型陶瓷制品加工廠,主要制作手工花盆、花瓶、陶瓷桌椅等產品。
創業對于文化水平較低又缺乏創業經驗的趙勇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創業之初,廠里除了趙勇,其他人都是新手。趙勇又做老板,又做師傅,從模型制作到貼花制圖、調制顏色,再到入窯燒制,每一道工序趙勇都親自上陣并手把手教工人。雖然是白手起家,但趙勇很幸運,他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幫扶。目前福和村有12名村民常年在趙勇的陶瓷廠里上班,人均月收入超過3000元。
對于未來的發展,趙勇希望能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爭取帶動周邊更多的村民一起脫貧致富。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趙勇(右)在自己創辦的陶瓷制品加工廠與工人一起搬運制作完成的花瓶(8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曹祎銘 攝

趙勇在自己創辦的陶瓷制品加工廠內將泥坯放進模具里(8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趙勇在自己創辦的陶瓷制品加工廠內搬運制作成型的壁掛式花瓶坯體(8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趙勇(左)在自己創辦的陶瓷制品加工廠內指導工人修改陶瓷花瓶坯體(8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趙勇在自己創辦的陶瓷制品加工廠內給陶瓷花瓶上色(8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趙勇(右)在自己創辦的陶瓷制品加工廠內教女兒(中)給陶瓷花瓶貼花(8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曹祎銘 攝

趙勇在自己創辦的陶瓷制品加工廠內研究紋飾畫法(8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