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8月12日電 題:建“大象食堂” 用無人機監測——云南努力緩解“人象沖突” 新華社記者姚兵、張東強、趙珮然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野象谷景區,一群頭戴花環的亞洲象盡情享用胡蘿卜、菠蘿、西瓜等新鮮水果大餐。來自各地的游客紛紛與這些憨態可掬的大塊頭合影。 然而,在西雙版納勐海縣勐阿鎮的龍竹棚村,十余頭野生亞洲象霸占了老百姓的農田,肆無忌憚地啃食即將成熟的甘蔗和玉米等農作物,所到之處一片狼藉。 勐海縣林草局副局長龍云海介紹,這群象6月下旬來到龍竹棚村,常常吃睡在村子周邊,有時不分晝夜地進村破壞,圍攻農戶房屋、損毀建筑設施。初步統計,野象已造成該村120余畝農作物受損,房屋損毀20多間。 亞洲象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雙版納、普洱、臨滄等地。據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介紹,隨著生態保護力度加大,近30年間,生活在云南的野生亞洲象數量從低谷時的150頭左右增至300頭左右。 由于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人為干擾減少,森林郁閉度大幅提高,保護區內亞洲象主要食物野芭蕉、粽葉蘆等林下植物逐步演替為不可食用的木本植物。 “保護區內食物減少,野象數量不斷增多,而且野象食量較大,不少象群便到保護區外取食。一旦人象活動空間重疊,‘人象沖突’難以避免。”云南大學亞洲象研究中心教授陳明勇說,目前約有三分之二的野象活動在保護區外。 通過對亞洲象開展近30年的研究,陳明勇發現,如今野象的一些行為已發生變化。他說,“以采食為例,起初野象只是去百姓的莊稼地里偷吃一些作物,后來它們發現莊稼地集中連片,很容易就能填飽肚子,于是常常大搖大擺地在農田采食。” 啃食田間作物、損壞房屋、威脅百姓生命安全……云南“人象沖突”形勢嚴峻。據云南省林草局統計,2013年以來,亞洲象肇事共造成60余人死傷;2011至2018年間,野象肇事造成的財產損失超過1.7億元。 為緩解“人象沖突”,政府部門采取了為大象建“食堂”、為村民修建防象圍欄、開展監測預警等措施。 云南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負責人向如武介紹,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雙版納和普洱等地為亞洲象建設食物源基地(“大象食堂”),種植粽葉蘆、芭蕉、竹子等亞洲象喜食植物或給予季節性補食,努力營造亞洲象良好生存空間,減少亞洲象進入人類生產生活區域。 為有效阻止野象進村肇事,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于2017年11月在景洪市香煙箐村小組和三六隊村小組修建了長1350米的亞洲象防護欄。“沒建防護欄時,大象經常進村入戶搞破壞。”香煙箐村小組村民馮廣林說,如今,我們整個村都被牢固的鋼管圍起來了,住在家里很安全。 針對野象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政府為群眾購買了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盡力彌補野象造成的損失。 與此同時,近年來實施的亞洲象預警監測,也有效避免了多起野象傷人事件。龍云海說,2016年6月,勐海縣首次采用無人機對該地象群進行全方位監測預警,3年多以來,已成功避免“人象沖突”事件近60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