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9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兩名男孩練習吹奏葫蘆絲。 9日,位于科倫坡的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行葫蘆絲培訓班結業匯報演出。大約一個月前,當中國文化中心要舉辦首期葫蘆絲培訓班的消息通過各種媒介廣為傳播后,5天之內便有3000多人前來咨詢和報名。最終根據“先來先得”的原則,有20多名學員獲得了參加免費培訓的機會。讓小小的葫蘆絲成為傳遞中國文化的紐帶,是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培訓班的初衷。新華社記者唐璐 攝

8月9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7歲的特努米練習吹奏葫蘆絲。 9日,位于科倫坡的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行葫蘆絲培訓班結業匯報演出。大約一個月前,當中國文化中心要舉辦首期葫蘆絲培訓班的消息通過各種媒介廣為傳播后,5天之內便有3000多人前來咨詢和報名。最終根據“先來先得”的原則,有20多名學員獲得了參加免費培訓的機會。讓小小的葫蘆絲成為傳遞中國文化的紐帶,是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培訓班的初衷。新華社記者唐璐 攝

8月9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學員在結業儀式上吹奏葫蘆絲。 9日,位于科倫坡的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行葫蘆絲培訓班結業匯報演出。大約一個月前,當中國文化中心要舉辦首期葫蘆絲培訓班的消息通過各種媒介廣為傳播后,5天之內便有3000多人前來咨詢和報名。最終根據“先來先得”的原則,有20多名學員獲得了參加免費培訓的機會。讓小小的葫蘆絲成為傳遞中國文化的紐帶,是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培訓班的初衷。新華社記者唐璐 攝

8月9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一名女孩學習吹奏葫蘆絲。 9日,位于科倫坡的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行葫蘆絲培訓班結業匯報演出。大約一個月前,當中國文化中心要舉辦首期葫蘆絲培訓班的消息通過各種媒介廣為傳播后,5天之內便有3000多人前來咨詢和報名。最終根據“先來先得”的原則,有20多名學員獲得了參加免費培訓的機會。讓小小的葫蘆絲成為傳遞中國文化的紐帶,是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培訓班的初衷。新華社記者唐璐 攝

8月9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來自湖北藝術職業學院的葫蘆絲主講教師唐瑞林(左)在培訓班上糾正學員的指法錯誤。 9日,位于科倫坡的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行葫蘆絲培訓班結業匯報演出。大約一個月前,當中國文化中心要舉辦首期葫蘆絲培訓班的消息通過各種媒介廣為傳播后,5天之內便有3000多人前來咨詢和報名。最終根據“先來先得”的原則,有20多名學員獲得了參加免費培訓的機會。讓小小的葫蘆絲成為傳遞中國文化的紐帶,是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培訓班的初衷。新華社記者唐璐 攝

8月9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7歲的特努米(中)在結業儀式上與老師合影。 9日,位于科倫坡的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行葫蘆絲培訓班結業匯報演出。大約一個月前,當中國文化中心要舉辦首期葫蘆絲培訓班的消息通過各種媒介廣為傳播后,5天之內便有3000多人前來咨詢和報名。最終根據“先來先得”的原則,有20多名學員獲得了參加免費培訓的機會。讓小小的葫蘆絲成為傳遞中國文化的紐帶,是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培訓班的初衷。新華社記者唐璐 攝

8月9日,在斯里蘭卡科倫坡,來自湖北藝術職業學院的葫蘆絲主講教師唐瑞林(右一)在培訓班上輔導學員。 9日,位于科倫坡的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行葫蘆絲培訓班結業匯報演出。大約一個月前,當中國文化中心要舉辦首期葫蘆絲培訓班的消息通過各種媒介廣為傳播后,5天之內便有3000多人前來咨詢和報名。最終根據“先來先得”的原則,有20多名學員獲得了參加免費培訓的機會。讓小小的葫蘆絲成為傳遞中國文化的紐帶,是斯里蘭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培訓班的初衷。新華社記者唐璐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