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破難題 解新題 譜新篇
2019-07-28 06:59:0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萬祥 今明兩年,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破難題、解新題、開新局?近日,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在四川成都召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相繼召開會議,對今后一個時期政法領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推動政法領域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隨著改革由點向面拓展、由易向難挺進、由分向合轉變,政法領域改革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提高公平正義獲得感。 加快優化政法公共服務 據統計,2018年以來,政法機構改革、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和政法各單位改革統籌推進,重點改革任務中8項已經完成,28項正在推進,2項正在深入研究。政法領域改革進入到系統性、整體性變革的新階段。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不確定性更加凸顯,政法機關防風險、保穩定、促發展任務更加艱巨,迫切要求通過改革解決突出矛盾問題、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提高服務和保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能力水平。 政法公共服務與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獲得感直接相關。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并要求構建普惠均等、便民利民的政法公共服務體系。 7月19日召開的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提出,加快推動政法公共服務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的政法公共產品。具體包括:著力推動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跨域立案改革,全面推行網上立案,推動訴訟事項跨區域遠程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整合檢察互聯網平臺,構建融檢察服務、檢察宣傳、監督評議于一體的檢察服務公共平臺;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簽證管理協調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深化“互聯網公安行政管理服務”,加快建成統一的公安政務服務平臺。 同時,會議要求盡快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一體化,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向移動服務、隨身服務、個性服務方向發展;創新公共法律服務供給體制機制,加快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人民調解等資源;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保障特殊群體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權益。 據了解,司法部將全面加強司法所建設,著力打造服務基層群眾法治窗口。目前全國共有司法所40513個,基本實現了鄉鎮街道全覆蓋,在基層法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全程提速防止司法腐敗 司法腐敗問題,引人關注。司法責任制改革后,司法權運行方式發生重大變化,法官檢察官辦案自主權增大,建立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新機制成為改革落地見效的關鍵。 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提出,著力破解權責平衡難題,全面強化執法司法責任;規范起訴裁量權、量刑建議權,提高建議的精準性和裁判的科學性,在全程提速的同時,防止“幕后交易”等司法腐敗問題。 在完善權力清單制度方面,會議明確研究制定法官檢察官權力清單和履職指引,加強新型辦案團隊建設,細化法官檢察官、助理、書記員職責清單。同時,嚴格落實獨任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堅持突出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與檢察長領導檢察工作相統一,真正做到“誰辦案、誰負責”。 為確保司法標準統一、法律適用統一,會議提出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機制,健全類案和關聯案強制檢索制度,完善專業法官會議和檢察官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審委會、檢委會討論決定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工作機制,規范和創新案例指導制度。同時,完善檢察機關退回補充偵查工作機制,給公安機關開列補充偵查提綱,必須明確案件的偵查方向、證據要求、取證意圖,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退回補充偵查。同時,建立公安機關辦理重大、疑難案件聽取檢察機關意見建議制度,全面推行刑事案件法制部門統一審核、統一出口工作機制。 會議還提出,盡快修訂《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改變“重刑輕民”的法律監督格局。推動加強對民事案件審判的檢察監督制度機制建設,對重大案件發揮檢察一體化優勢,拓寬監督的廣度和深度;構建開放動態透明的陽光執法司法機制。法院檢察院系統內部對律師代理情況進行公開,對司法人員辦理案件長期由同一名律師或者同一個律師事務所代理的建立動態監測分析機制,對涉嫌利益輸送等問題的依法嚴肅查處,嚴防司法人員與律師互相“勾兌”,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司法腐敗無處藏身。 截至目前,全國法院普遍建立“誰審理、誰裁判、誰負責”的辦案機制,取消行政化的案件審批制,確立合議庭、法官辦案主體地位,靈活組建各類審判團隊。據了解,為完善懲戒工作制度建設,最高法正在研究制定法官懲戒辦法,設立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懲戒委員會。同時,完善違法責任追究制度,堅決杜絕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對貪污受賄、失職瀆職、以案謀私和充當訴訟掮客的,一律嚴肅查處,堅決清除害群之馬,確保公正廉潔司法。 最高檢要求,正確把握檢察監督與檢察辦案的關系?!稗k案中監督、監督中辦案”,重在監督要精準、辦案要優質,把監督做實、把案件辦好。充分發揮“捕訴一體”優勢,優質高效辦理捕訴案件。各地要加強督導,年內“捕訴一體”要全面落實、上下貫通。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