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熊貓“姐妹花”安然度暑
7月23日,大熊貓“初心”(右)和“牧云”在熊貓館室外休息地玩耍和進食。當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吉林省長春市天氣悶熱。在長春市東北虎園熊貓館內,為了讓兩只大熊貓“姐妹花”安然度過暑天,熊貓館的飼養人員對大熊貓飲食結構進行了調整,并增設了可以避暑的休息地和水池等。

追尋“神話之鳥”——鳳頭燕鷗環志記
7月24至26日,浙江自然博物館、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34名中美海鳥研究學者及志愿者,在韭山列島對鳳頭燕鷗幼鳥進行環志。此次環志旨在了解鳳頭燕鷗種群的遷徙狀況,為種群特別是其中的中華鳳頭燕鷗保護工作提供依據。

祁連山下呦呦鹿鳴
盛夏時節,位于祁連山北麓的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河鄉境內草原綠草如茵,大群馬鹿在草原上休憩覓食,景色迷人。

西湖荷花別樣美
這是7月22日拍攝的西湖曲院風荷景區的荷花。正值盛夏,杭州西湖景區荷花盛開,已進入最佳觀賞期,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前來觀賞。

上海:動物園里的“清涼夏日”
7月21日,上海動物園里的大熊貓在吃冷飲。當日,上海天氣炎熱,上海動物園采取多項措施防暑降溫,讓動物們樂享“清涼夏日”。

少女騎手馬背上“飛馳”的夏天
7月20日,賽罕吉雅參加“四季烏珠穆沁”馬文化主題活動賽馬環節。今年10歲上三年級的賽罕吉雅,已經是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滿都寶力格鎮小有名氣的賽馬騎手。進入7月暑假,草原上各地的那達慕和賽馬活動接二連三,賽罕吉雅也開始了自己馬背上“飛馳”的夏天。

為“荷”而來
炎炎夏日,眾多游人來到貴州省獨山縣凈心谷景區觀賞荷花。

高水旺:巧手匠心“復活”唐三彩傳統燒制技藝
61歲的高水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唐三彩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從事唐三彩研究、制作已經40年。高水旺自小就對流光溢彩、活靈活現的唐三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潛心鉆研,從選料、配釉,到不斷地燒制試驗,終于恢復了唐三彩燒制核心技藝,使這一沉睡千年的古老技藝得以保護與傳承。

草原深處上演“朱日和情”
7月22日,在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演員表演舞臺劇“朱日和情”。當日,由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歷時3個月編排而成的現實題材民族舞臺劇“朱日和情”在蘇尼特右旗上演。該劇以蒙古族民族歌曲、舞蹈、曲藝為載體,呈現出幾十年前真實發生在朱日和草原上的軍民故事,是一部接地氣又有創新的民族舞臺劇。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成立于1957年,多年來該團體先后創作出各類文藝作品2400多部。先后被授予“全國雙服務先進烏蘭牧騎”等光榮稱號。

博物院上演秦俑主題兒童劇
7月20日,演員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表演兒童舞臺劇《我們是秦俑》。當日,由西安兒童藝術劇院創作的兒童舞臺劇《我們是秦俑》在位于陜西西安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演。該劇以秦兵馬俑等文物元素為創作原型,讓卡通化的文物在劇中“講述”自己的故事,以少年兒童喜愛的方式進行歷史知識普及。作為秦兵馬俑保護展示四十年系列主題活動之一,該劇將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連續上演十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