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慶市綦江石壕鎮,參加再走長征路記者團的記者在當年紅軍走過的長征路上進行體驗式采訪(7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紅軍洞 紅軍路 紅巖村——永不止息的長征精神

位于重慶市綦江區的石壕紅軍烈士紀念碑(7月15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位于重慶市綦江區的石壕紅軍烈士墓和紀念碑(7月15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重慶酉陽縣南腰界鎮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司令部舊址(7月17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劉潺攝

重慶秀山縣雅江鎮江西村村民李之文家保存的1984年秀山縣人民政府頒發給他父親李木富的“紅軍的親人”牌匾(7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劉潺 攝

長征時期,救護過開國將軍段蘇權的秀山縣村民李木富(翻拍照片)。 新華社發

位于重慶市綦江區石壕鎮的紅軍橋(7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重慶酉陽縣南腰界鎮紅軍街上,一名當地群眾在晾曬干豇豆(7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在重慶市綦江石壕鎮,參加再走長征路記者團的記者在當年紅軍走過的長征路上進行體驗式采訪(7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在重慶酉陽縣南腰界鎮拍攝的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會師紀念塔(7月17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劉潺 攝

7月18日,重慶秀山縣雅江鎮江西村村民李之文指著身后的木制梯子,講述他的父親李木富當年使用類似的木制梯子救護長征時期在戰斗中受傷的開國將軍段蘇權的往事。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重慶秀山縣的川河蓋戰斗紀念碑(7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重慶秀山縣雅江鎮江西村的紅軍洞(7月18日攝)。開國將軍段蘇權當年受傷后被當地村民李木富掩藏在這里養傷。 新華社記者 吳壯 攝

7月18日,在重慶秀山縣雅江鎮江西村的紅軍洞,一名記者彎著腰進行體驗式采訪。 新華社記者 吳壯攝

重慶秀山縣雅江鎮江西村村民李之文家至今仍保存的開國將軍段蘇權給他家寄的信件和書籍(7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壯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