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新加坡7月19日電 綜述:新加坡不斷完善移動支付監管體系 新華社記者 蔡蜀亞 不帶錢包出門曾經寸步難行,如今一部智能手機走到哪里都不怕。不過,移動支付技術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隱私泄露、賬戶盜用、欺詐、洗錢等新風險。為降低風險、促進新興支付手段發展,新加坡監管部門不斷完善監管體系。 新加坡支付監管機構包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其他公共和私營機構。其中,金管局是支付體系的監管主體,負責制定和實施與支付相關的監管政策。其他公共和私營機構包括新加坡清算所協會和新加坡銀行協會。新加坡隨處可見的移動支付PayNow就是由新加坡銀行協會主導推動的。 隨著新支付方式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監管框架已顯得力不從心。金管局從2016年開始著手對現有監管框架進行調整:在法規制度方面,金管局提出建立適用于所有支付市場參與者的新法規;在治理機制方面,通過設立支付委員會促進新加坡支付行業的創新、競爭及合作。 今年初,新加坡國會通過《支付服務法案》。在個人業務方面,法案規定個人支付賬戶中的余額(類似支付寶余額)不得超過5000新元(1新元約合5元人民幣);從個人支付賬戶每年流出的最大累計金額不得超過3萬新元。 在移動支付服務商監管方面,法案要求主要支付機構必須采取措施保護客戶資金免受損失。針對洗錢、恐怖主義融資風險,金管局將按照法案授權對非法跨境轉移、匿名支付等行為進行監管。 《支付服務法案》的出臺讓新加坡成為少數幾個對新移動支付體系有明確監管的國家之一。金管局副局長杰奎琳·洛表示,金管局的作用是保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和誠信,在解決關鍵風險的同時,也不阻礙行業發展。 為支持移動支付的發展,金管局還正著力推動標準的統一,包括在單一終端上接受所有支付方式、創建統一付款碼,并要求所有市場參與者使用共同平臺、采用共同標準。 新加坡媒體認為,新加坡傳統金融業不夠發達反而給了網絡金融、移動支付等新業態發展機會。不斷完善的監管體系將幫助新加坡成為技術強大的智能金融中心,在保持金融穩定的同時促進支付領域創新。 |
相關閱讀:
- [ 07-19]通訊:德國斯圖加特商家引入移動支付吸引中國游客
- [ 07-18]波音將向墜機事故遇難者家屬支付5000萬美元
- [ 07-18]財經觀察:中國經驗助力芬蘭移動支付企業拓展市場
- [ 07-17]數字支付:貨幣面臨的技術變革
- [ 07-04]俄表示不準備支付所拖欠歐洲委員會的會費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