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7月3日,三都縣水書文化研究院的工作人員韋仕釗從三都水書文化研究院內走出。
7月3日,三都縣水書文化研究院的工作人員韋仕釗從三都水書文化研究院內走出(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47歲的韋仕釗自幼學習水書,目前已整理出版了近三百萬字的水書譯著。 水書是水族的傳統文字,記載了水族的天文、地理、民俗、倫理、哲學、美學等文化信息,被稱為水族的“百科全書”。 水書是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被稱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貴州省三都縣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開展水書的搶救和研究工作。三都水書文化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們又被稱為水書的守護者,正積極開展水書征集、數字化整理、研制電子書等工作。目前,水書正在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