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年來,基諾族跨越了人類社會上千年的發展歷程。今天的基諾族,正奮進在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的新征程中。
在網上賣商品,發展特色產業致富 在云南省景洪市基諾山寨景區,游客在觀看基諾族群眾腰則用傳統方法織布(6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秦晴 攝 身在中國西南一隅的基諾族村民春雷,最近通過微信交易,把25公斤古樹普洱茶賣到了東北的黑龍江,一單收入兩萬元。 “以前賣茶要等老板帶現金來收,現在發個朋友圈就賣了。”春雷說。 38歲的春雷家住基諾山鄉洛特老寨。他家人口多、收入少,2014年被評為貧困戶。他在32歲以前,從沒用過存折和銀行卡,家里偶爾有點錢,就存在一個竹筒里,更多的時候是借錢度日。 經政府引導并組織培訓,春雷一家種上了橡膠、芒果和生態茶,加起來超過110畝。隨著茶葉價格上漲,橡膠有了效益,他家收入快速增長,2015年就脫了貧。去年,他自己家茶葉賣了5萬元,收購茶葉加工出售賺了8萬元,割橡膠賣了1萬余元,采大紅菌還賣了兩三千元。 春雷一家是基諾族產業變遷的縮影。在他父親年幼時,基諾族還處于原始社會末期,沒有商品觀念。那時候,人們種地一起種,打獵一起打,收獲的糧食和獵物平均分配。 多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基諾族人民積極開發熱區資源,推動產業興旺。鄉黨委書記王超介紹,當地特色產業包括種植橡膠、茶葉、砂仁和水果,養殖生豬、家禽和蜜蜂,采摘野生菌和野菜,發展鄉村旅游等。 2018年,基諾山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1757元,是40年前的110倍。全鄉貧困戶僅剩34戶79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8%。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