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公投3年后,英國還沒有離開歐盟,倒是英國首相又要離開了。6月7日,特雷莎·梅將辭去保守黨主席職務;等到新首相產生,她便正式卸任。 有評論稱,歐洲事務一直都是英國保守黨的“滑鐵盧”。撒切爾夫人、卡梅倫、梅杰等前領導人都因無法調和黨內在歐洲問題上的分歧而倒下。如今,換上一張新面孔,真能將這個離心的政黨、分裂的國家回歸團結?真能讓英國在10月底之前駛向“脫歐”的彼岸? 悲劇角色?最差首相? 與3年前“哼著小曲宣布辭職”的卡梅倫不同,梅是含著眼淚讀完辭職信的。 有評論稱,從臨危受命、倉促上任的那天起,這位接下“脫歐”爛攤子的女首相就注定是個悲劇性角色。她曾長期擔任內政大臣,給人精干強硬、不易屈服的印象。然而3年過去了,“脫歐”協議在議會下院三次折戟,她自己也被擠到窮途末路的死角。 “梅是英國政治歷史上最差的首相。”英國《獨立報》評論員詹姆斯·摩爾寫道。也有批評者認為,她用人不當,缺乏駕馭內閣的能力,僅“脫歐”大臣就換了3個;面對歐盟時更是表現得優柔寡斷和軟弱。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李冠杰指出,總體來說,梅算是一位原則性、策略性都比較到位的首相,內外政策符合英國傳統政治精英的處理方式。而在接手過渡期“分手費”等問題上,她確實處理得比較軟弱。應該說,梅領導的內閣從一開始就沒有完全組建好,如今已無法調和黨內各個派系、不同人物之間的分歧,也無法引領保守黨繼續向前走了。但這并不意味著,應該把“脫歐”停滯完全歸咎于她的處理。 保守黨的“滑鐵盧” “從歷史上看,英國保守黨一直在歐盟問題上分歧巨大,這很大程度上也是撒切爾夫人、卡梅倫、梅杰這些領導人辭職的原因。”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指出,即使換個新領導人,仍會是這種情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認為,這其實不是保守黨無法擺脫的難題,而是整個英國面臨的國家發展方向問題。 在過去數百年間,這座孤懸海外的離島與歐洲大陸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即使是在加入歐盟后的幾十年里,英國人提起歐洲時,還是習慣使用“他們”而不是“我們”。然而,英國與歐盟的聯系千絲萬縷,又怎么可能一舉斬斷? “正因如此,每一任英國領導人都應該在英國與歐洲的關系問題上慎重行事,”崔洪建指出,“不要輕易觸碰它,因為這個議題極易擴大,并勾起各種復雜的國內問題。” “不過,英國也面臨自身問題,”崔洪建指出,政治碎片化、黨內甚至國內幾乎沒有共識、民意很難界定和捕捉。“什么是英國的國家利益?怎樣做符合英國的國家利益?不同政黨、不同群體會有各自不同的解讀。梅認為,維護工商界的利益符合英國的國家利益。但別人并不認同。盡管梅具有很強的使命感,但她這套老一代政治人物的傳統套路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的變化了。” 另有評論認為,這也體現了英國政黨政治鐘擺法則的一大弊端:左右光譜兩端的大黨都必須聯合小黨組建政府,也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小黨訴求。再加上“脫歐”是一項系統工程,“分手費”問題、“北愛爾蘭邊界”問題都是“硬骨頭”,英國又是一個很講究程序的國家,一項議案變成法案通常要走七八十條程序,所以客觀上也造成久拖不決的局面。 多輪表決末位淘汰 按照英媒的說法,梅將于6月7日正式辭去保守黨領袖一職,新任黨首競選將從當日下午5時開始。候選人提名確認將于6月10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完成。整個競選過程將于7月22日開始的那個星期結束。 按照法新社的梳理,目前已有13名英國保守黨成員公開宣布角逐黨首。英國《地鐵報》4日報道稱,由于競爭格外激烈,保守黨修改了黨規,讓“局外人”更難立足。英國保守黨副主席克萊弗利、住房大臣馬爾特豪斯4日相繼退出了黨首競選,候選人的數量現在已經下降到11人。 據悉,根據“1922委員會(保守黨普通國會議員委員會)”開會決定的競選規則,首先,候選人需要得到313名保守黨議員中至少8名議員支持(2016年時僅要求2名),才有參選資格;然后,候選人需要在保守黨議員第一輪投票中(6月13日)至少贏得16票、第二輪(6月18日)至少贏得32票,才能晉級后續選拔(19日和20日)。兩輪選舉中,如果全部候選人票數都達標,得票率最低者遭淘汰。 最終,將有兩名候選人勝出,由英國16萬保守黨黨員決定誰是黨首,以及下一任首相。 “從獲勝概率看,前外交大臣約翰遜排名第一,承諾帶領英國在今年10月底脫離歐盟,不管是否有協議。”法新社指出,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大臣戈夫排名第二,支持把“脫歐”日期延至明年底;剛剛辭任議會下院領袖的利德索姆排名第三,主張不延期且可控的“無協議脫歐”。其他熱門候選人還包括外交大臣亨特、內政大臣賈維德等。路透社報道,依照“脫歐”立場,這些競選者大致分成兩派:一派支持“無協議脫歐”,以約翰遜為代表;另一派反對那樣做,代表人物是亨特。 “約翰遜是目前少有的擺出‘硬脫歐’路線、與梅‘對著干’的候選人。”李冠杰指出,其他人的“脫歐”立場、道路都不太明朗。這種與眾不同的競選策略,自然讓他成為黨首爭奪的有力人選。 民調數據顯示,約翰遜已躍居遙遙領先的位置(支持率約為36%,比對手高出20多個百分點)。到6月3日為止,這位前外交大臣已得到35名議員支持,比擁有26名支持者的戈夫多出9人。“直率的講話方式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他贏得人氣。”英國《每日郵報》稱,保守黨的多數支持者似乎已經認定,他是恢復他們低迷支持率、解決“脫歐”混亂局面的最佳人選。但批評者認為,他是善于投機的政客,正遭遇黨內對手的“圍攻”,議會下院也會斷然反對“無協議脫歐”的做法。 崔洪建指出,從臺面上看,約翰遜似乎很有優勢,但最終的結果仍然很難說。一來,這次選拔競爭極為激烈,不排除議員和黨員會在競選過程中出現態度變化;二來,如果約翰遜“無協議脫歐”的標簽貼得太緊的話,也會失去很多中間派的支持。 不過,據《衛報》等英媒報道,約翰遜還面臨法律層面的一道阻礙。英國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法官5月29日裁定,因受到在“脫歐”宣傳中誤導公眾的指控(曾宣稱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每周要向歐盟貢獻3.5億英鎊),約翰遜將被傳喚出席聽證會,時間預計在幾周后。如果約翰遜卷入官司、甚至被判刑,他可能無緣參與保守黨黨首爭奪戰。 有分析指出,不管誰接任首相,都將接管“議會僵持、國家兩極化”的爛攤子,實現“脫歐”的時間所剩無幾。崔洪建表示,無論誰上臺,都需要重新評估民意、凝聚共識、形成新的方案。 提前大選風險仍存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保守黨領導人選舉的時間——距離7月底威斯敏斯特宮夏季休假只有幾天時間——有可能引發憲法危機。因為按照規定,黨首必須獲得下院多數支持。而目前,保守黨—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執政聯盟在下院的有效多數僅為6人——也就是說,只要有4名保守黨成員“倒戈”,議會不信任投票就能成功。如果新領導人未能邁過這道坎,而下院在14天內又沒能批準替代內閣,就將提前觸發大選。 誰會接班 前外交大臣約翰遜是“脫歐”陣營的領軍人物。近日,他承諾帶領英國今年10月脫離歐盟,不管英國與歐盟之間是否有協議。按法新社推算的獲勝概率,約翰遜名列第一。 在法新社推算的獲勝概率排名中,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大臣戈夫位居第二。戈夫曾被視為“脫歐派”二號人物。但他支持把“脫歐”日期延至明年底。戈夫還是梅的堅定支持者。 法新社推算前議會下院領袖利德索姆的獲勝概率排名第三。利德索姆屬于堅定支持“脫歐”一派,主張不延期且可控的“無協議脫歐”。在卡梅倫辭去首相后,利德索姆曾與梅競爭過保守黨黨首。 在2016年公投中,現任外交大臣亨特是一名“留歐”派。亨特反對在沒有過渡期協議緩沖的情況下直接“脫歐”。但他也表示,如果只有“無協議脫歐”和“不脫歐”兩種選擇,他會選擇前者。(安崢) |
相關閱讀:
- [ 06-03]特朗普訪英將與特蕾莎會晤 出發前提“脫歐方略”
- [ 05-25]特蕾莎·梅下臺脫歐強硬派或接任? 英歐談判變數多
- [ 05-24]英外交大臣:特朗普6月初訪英時特蕾莎不會走人
- [ 04-16]特蕾莎·梅未考慮提前大選 繼續為硬脫歐制定計劃
- [ 03-28]英議會否決所有脫歐選項 特蕾莎·梅賭上首相生涯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