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親子關系—— 角色、邊界和模式 除了對主角的贊賞,《何以為家》所引發的教育問題也在電影之外引發熱議。 電影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法庭戲,12歲的贊恩站上法庭狀告自己的親生父母,當法官問他為何而來時?他說:“因為他們生下了我。”在小贊恩看來,父母將他們生下,卻無法給他應有的教育、健康和愛,尤其當母親告訴自己,他又要“當哥哥”了,讓他再也無法控制住內心的憤怒,一句“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我只記得暴力、侮辱”刺痛了無數觀眾的內心。 有觀眾認為,小贊恩與妹妹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不停生育,放任其他孩子孤獨地扛著生活的重擔,這種自私的行為實在讓人無法茍同:“為人父母,生而不養,何以為家?”也有觀眾表示,小贊恩的父母也是在同樣的環境下長大:“他們也是受害者,但并沒有自我成長,也不懂得該如何去做一對好的父母。” 電影中,贊恩一邊為了生活摸爬滾打,一邊滿嘴臟話,還學會抽煙,甚至有偷竊行為,這些都是缺乏正確引導的結果。而他身邊的成人,不是暴力教育就是不管不顧,甚至是欺騙,讓孩子小小年紀就身處危險世界。到底應該如何為人父母?親子教育應該注意什么?這是《何以為家》留給觀眾思考的問題。 廣州向日葵心理咨詢中心創辦人,親子關系心理專家胡慎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的親子關系分為三個維度,一是角色、二是邊界、三是模式。 首先,家長是孩子生命中的什么角色?最初級是養育,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基本的生活條件;再者是把撫養兒女當成一種親子責任;再深一級則是親子教育,這一層面的父母通常會考慮到孩子的培養,未來他們會成為怎樣的一個人,而這也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物質保障。也有一些家庭會搞混彼此之間的關系:“孩子需要照顧父母,充當著大人的角色。”第二,親子之間必須認清邊界,家長與孩子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第三,親子之間必須找到健康的相處模式。很多家庭里,父母與孩子之間是控制與服從的關系,家長對孩子提各種要求,希望孩子滿足自己的期望。更有甚者則到達相互對立的關系。 而健康的親子關系,應該是把對方視為合作者:“我們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當孩子,大家都有不足的地方,雙方一起投入時間、精力,共同促進成長。”胡慎之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家長對好孩子的定義是乖、聽話:“說白了就是不給自己找麻煩,然后滿足自己的期望。很少家長會重視孩子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意識到他們其實是我們生命的一種延續。” 胡慎之還談到,從小缺愛、長時間被冷落的孩子,長大后可能會形成自卑的情緒,認為自己就像父母嘴里的那樣:“沒有任何價值”。其次是感覺到不安全感,對這個世界加以防備,甚至變得冷酷無情,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失去的童年,糾結著“為什么那個被打的孩子會是我?”而中國傳統的教育思維有一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長期采用暴力,會激發孩子的恐懼,很多矛盾,其實就是從恐懼開始。 胡慎之強調,真正的溝通,必須建立在雙方意識到對方互為獨立個體,愿意互相尊重,愿意允許對方與自己意見不同,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平等對話。 |
相關閱讀:
- [ 05-16]第72屆戛納電影節開幕
- [ 05-16]戛納電影節“金攝像機”單元評委亮相
- [ 05-16]第72屆戛納電影節三大看點
- [ 05-14]真善美是電影發展的精神文化標準
- [ 05-14]電影《白河警事》聚焦基層民警
- [ 05-09]電影《海門深處》在廈點映
- [ 05-09]60部銀幕經典亮相亞洲電影展
- [ 05-09]福建電影《海門深處》昨日在廈門點映
- [ 05-07]觀電影《海門深處》,品樸素之美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