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治5月14日電 題:農產品基地與知名企業聯姻 讓貧困縣走上脫貧“新路” 作者 李盼 郭學紅 “短短五年間,以“沁州紅”為品牌的優質高粱迅速打開市場,建立起綠色生態循環的產業鏈條,其成功的密碼是優質原糧基地和著名企業聯姻。有機高粱種植—有機高粱釀酒—有機酒糟喂?!袡C肥料生產—有機高粱種植,這條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既符合沁縣在生態農業上的發展路徑,又是帶動沁縣脫貧摘帽的有效抓手?!?月14日,山西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沁縣縣委書記盧展明說。 如今,“沁州紅”高粱聲譽日隆,已成為該縣繼“沁州黃”小米、“沁州綠”蔬菜之后,又一叫響三晉的拳頭品牌。由于產于此地的高粱具有淀粉含量高、單寧含量適中、出酒率高、耐蒸煮、口感好等特點,備受市場青睞。 近年來,沁縣依托這一優質農產品,以促進脫貧攻堅、助推農民增收為目標,與汾酒集團對接合作,實行政企聯手、農企聯結、強強聯合,形成高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率先探索出一條以汾酒生態循環產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短平快路徑。截至目前,全縣發展高粱種植6萬多畝,輻射帶動1215個貧困戶戶均增收1800元以上;肉牛養殖兩萬頭,帶動1368個貧困戶戶均增收5300元,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脫貧增收開辟了又一片廣闊天地。 沁縣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是優質農作物生長的黃金地帶,而且自然生態良好,沒有任何污染和污染源,為發展優質農業創造了天造地設的自然條件。自從2013年以來,該縣加強與汾酒集團的對接合作,雙方圍繞打造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不斷鞏固擴大有機高粱種植基地規模,在為汾酒集團提供最充足、最綠色的優質糧源同時,進一步叫響“沁州紅”這一高端原糧品牌。目前,已經形成以“為綠色高粱基地提供有機肥料”為出發點,以“生產高品質汾酒牛肉”為落腳點,以“綠色、有機、高效、循環”為理念,以“構建釀酒生產全產業鏈”為目標,“從田間到餐桌”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 作為汾酒集團在全國的四大原糧基地之一,沁縣在推動汾酒循環產業鏈構建上,給予大力引導和支持,依托鄉土龍頭企業與汾酒集團建立起穩固的原料供應關系,與各鄉鎮、貧困村、貧困戶聯合,簽訂了綠色高粱種植訂單合同,組建了合作社,建立“原糧公司+晉汾高粱公司+合作社+種植基地+種植農戶”的經營體制,堅持“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實施統一品種、統一投入品、統一栽培技術、統一指導服務、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購“六統一”標準化種植管理,免費為貧困戶提供優質種子、有機肥料等生產資料。為保證廣大種植戶的利益,基地在保底價2元/公斤的基礎上,按照比市場同期玉米價格高出0.4元/公斤的價格進行收購。僅此兩項優惠政策,種植戶每畝可明顯增收400元左右。今年種植面積達到6.3萬畝,覆蓋農戶10000多戶(其中貧困戶1200戶),帶動高粱種植戶戶均增收1800多元。 在循環鏈的高端肉牛養殖上,汾酒集團肉牛養殖基地做到“四創新”,保證貧困群眾有錢掙?;靥峁┵Y金入股、牛犢供應、代為飼養、技能培訓等服務,幫貧困戶實現養牛沒風險、買牛不愁錢、賣牛有保障。通過創新收益分配模式,實行資金分紅。貧困村注入企業產業資金150萬元,按每年保底8%的收益分配給貧困戶,覆蓋6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63戶,每戶分紅600元。通過創新肉牛養殖模式,企業代為飼養,免費為貧困戶提供“寄養”場所,由基地統一代為飼養,待成品牛出售后,收取飼養成本3000-5000元/頭,預計戶均增收6000元。 同時,沁縣是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有機農產品認證示范創建縣。該縣不斷深化與企業對接合作,在政策、資金、土地等方面,對項目建設給予積極扶持,堅持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逐漸形成了“從田間到餐桌”生態循環全產業鏈,實現了從種植、釀造、飼料到養殖、肥料的閉環式、產業化發展,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無公害,這一全新模式既解決了高粱種植產業鏈條短、加工轉化率低、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又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探索出了一條企地結合優勢相得益彰、合力扶貧互惠互利的新路徑。(完) |
相關閱讀:
- [ 05-14]中國科研設備逐年增多 開放共享才能更好支持創新
- [ 05-14]兩部委:鼓勵綠色技術創新企業利用國內外市場上市融資
- [ 05-14]新三板創新層掛牌公司平均每家擁有專利34項
- [ 05-14]西門子總裁:合作和信任對創新至關重要
- [ 05-14]倉山公安分局:創新“四必”工作機制 夯實掃黑除惡基石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