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4月11日電 (楊顏慈)南京工業大學11日對外發布一項最新科研成果:該校海外人才緩沖基地黃維院士和安眾福教授帶領的團隊在有機長余輝發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全球首例多彩有機“夜明珠”。 這一科研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刊物——《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上。 11日,黃維在接受采訪時講述了這一重大發現的來龍去脈。其實,長余輝發光是指發光材料撤去激發光源后,仍能持續發光數秒至數小時的一種發光現象。長余輝發光材料又俗稱“夜明珠”,被古代帝王奉為稀世珍寶。 近年來,這一發光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商業界也獲得了青睞,被廣泛應用于夜間應急指示、儀表顯示、光電子器件以及國防軍事等領域。 黃維稱,隨著柔性電子的發展,使得短短幾年時間,具有長余輝發光性質的有機“夜明珠”受到了廣泛關注??茖W家通過調控分子結構、晶體分子堆積等策略,基于不同發光材料結構,實現了長余輝發光顏色調控。 “該策略不僅操作復雜,而且不可控,具有一定偶爾性。盡管多彩發光應用廣泛,如何在單一材料結構中實現多彩長余輝發光是該領域面臨的重大研究挑戰之一?!秉S維說。 針對這一科學難題,黃維院士與安眾福教授所帶領的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小鋼教授課題組合作,借鑒量子點等納米材料實現多彩發光設計思想,在單一有機分子晶體中,通過巧妙的分子結構和晶體堆積設計,同時構筑單分子態和聚集態的長余輝發光,獲得了一系列激發波長依賴的動態多彩長余輝發光新材料。 黃維興奮地表示,實驗時,在隨著激發波長從250到400nm的逐漸紅移,晶體狀態下的有機長余輝發光顏色逐漸由紫色變為綠色,呈現出激發波長依賴的長余輝發光特性。該類材料的長余輝壽命為2.45秒,最大長余輝發光效率為31.2%。 科研人員表示,該創新性研究成果不僅顛覆了科學界對長余輝發光性質調控的認知,同時還為開發更加智能化新材料,實現在有機光電子、柔性電子等領域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這一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完) |
相關閱讀:
- [ 04-11]“中外合伙人”共圓“中醫夢”:在校創業播下傳承創新“種子”
- [ 04-11]團區委舉辦主題活動 在嵐臺企獲創新創業殊榮
- [ 04-11]在英中國留學生獲“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人數創新紀錄
- [ 04-11]福特科:創新驅動“智造”升級
- [ 04-10]廈門今年申請研發費用補助企業將再創新高 或達2600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