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立法打擊網絡假信息 新加坡近日公布了一項打擊假新聞的法案草案。該法案一經通過,將賦予新加坡政府在打擊網絡虛假信息方面更多權力:可強制個人或網絡平臺更正或撤回假信息,拒不服從的網絡平臺將被判罰100萬新元(1新元約合5元人民幣)。此外,惡意散播假信息、企圖損害新加坡公共利益的個人可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罰款最高10萬新元。目前該法案還有待新加坡議會投票表決。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4月1日在新加坡國會進行一讀審議,正式啟動應對網絡假信息的立法程序。根據該法案,假信息泛指虛假的事實陳述,包括捏造信息及扭曲事實。只有證實假信息對國家公共利益造成了負面影響,政府才能正式采取行動。 對于大部分網絡假信息,政府要求作者在相關文章旁發布更正信息;如果假信息造成較大影響,政府可要求作者把整篇文章撤下;如果該信息已被廣泛傳播,難以一一刪除,政府則可能要求作者廣泛地刊登更正信息,向公眾澄清事實;若在社交媒體發布假信息,政府可要求其刊登更正信息或將該信息屏蔽;如果是機器人寫作程序自動創建社交媒體賬戶,大肆傳播假信息,政府也可要求關閉相關虛假賬戶。但上述各規定并非刑事處罰,只有當個人、組織或網絡平臺拒絕遵守以上規定時,政府才啟動刑事處罰。 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江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幾年,網絡假信息給世界各地造成了巨大危害,新加坡政府擔憂網絡假信息的傳播損害國內和諧,因此希望通過立法的方式,將防止網絡假信息的制造和傳播作為一項公民義務規定下來。 王江雨表示,新加坡政府希望通過該法案告誡公眾,在網絡上傳播的信息應該是事實,而惡意散播假信息的個人或組織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政府應闡明如何判定假信息的整套流程,以及采取相應行動的具體考量。同時,政府應采取措施,幫助公眾提高識別網絡假信息的能力。 有分析認為,該法案比既有法律向前邁進了一步——既有法律的關注點往往只是刪除網絡假信息,而新法案要求發布更正信息。發布更正信息有助于民眾對真假信息進行甄別。 (本報曼谷4月3日電) 本報駐泰國記者 林 芮 |
相關閱讀:
- [ 04-03]新加坡航空公司停飛兩架波音787-10客機
- [ 03-27]新加坡豪華酒店發生火災致500人疏散 無人受傷
- [ 03-26]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秘書長、政府總理李顯龍會見宋濤
- [ 02-25]特朗普稱25日將前往越南 期待延續新加坡峰會進展
- [ 02-21]新加坡給予中國公民有條件96小時過境免簽
- [ 01-30]新加坡政府證實上萬名艾滋病患者資料外泄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